近幾年,許多農戶都深有體會,棉花蚜蟲的防治難度是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棉花花鈴期,棉花伏蚜繁殖能力極強,為猖獗性、成災性害蟲,對棉花危害尤為嚴重。棉花蚜蟲反反復復,怎么防?棉花蚜蟲的危害特點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蚜蟲在棉田危害
1)幼苗期危害的棉蚜稱苗蚜。苗蚜發生在出苗到現蕾以前,適宜偏低溫度,氣溫超過
27C時繁殖受到抑制,蟲口迅速下降。危害后被害葉細胞受到破壞,生長不平衡,葉片向背面卷曲或皺縮,使棉株生長緩慢,推遲現蕾和開花。嚴重者現蕾期推遲7-10天,使蕾數減少果枝數也減少;此期間危害會造成推遲棉苗發育,使果枝和棉蕾形成較晚,造成晚熟減產,嚴重危害時使棉苗不能繼續發育甚至死亡。
2)蕾鈴期危害的棉蚜稱為伏蚜。伏蚜主要發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適宜偏高的溫度,在17~28℃下大量繁殖,當平均氣溫高于30℃時,蟲口才迅速減退。棉蚜聚集在葉片背面,從腹管中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片正面,使莖葉成為一片油光,招致病菌侵入;遇風塵土又污染葉面,阻礙棉花葉片的光合等生理作用,減少干物質的積累,使蕾鈴脫落,有的造成落葉而減產。
3)棉花吐絮期有時還有棉蚜危害稱秋蚜。在吐絮期“秋蚜”的蜜露污染棉絮,使棉纖維糖量增加,降低棉花品質,不利于紡紗。
棉花蚜蟲難以防治,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入伏以來棉花生長較快
棉株逐漸變得高大和枝葉繁茂,高大、枝繁葉茂的棉株噴藥時難以噴勻打透,造成植株下部留下較多的棉蚜很快向上轉移繁殖,再次猖獗危害。
2、惜水不惜藥,治蟲效果差
市面上質量低劣和過期的農藥誘導購買,防蟲效果極差、殘效期很短,甚至出現越防越多的現象;另外在實際田間防治過程中普遍存在“用藥量大、用水量小”的用藥誤區,往往造成蚜蟲防治不,為伏蚜的“卷土重來”留下極大的隱患。
3、錯過了防治關鍵期
不少棉農往往等到伏蚜全田發生時才防,致使防治用工多、有藥多、效果差。另外,農戶在棉蚜的防治方面,除了選擇正規、正確的藥劑意外,對于藥劑的使用方法、對于自己地塊里出現的棉蚜的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這就是不同人用了同一種藥會收到不同效果的原因。
棉花蚜蟲防治措施∶
夏季高溫悶熱、時晴時雨天氣有利于棉花伏蚜發生,棉伏蚜3-5天即繁殖一代,且世代重疊,較難防治,在此提醒廣大棉農應密切加強田間觀測,(建議兩天觀測一次)并及時科學用藥防治。
實行棉麥輪作,利用小麥屏障作用阻止有翅蚜向棉田遷飛,又便于麥株的天敵向棉株
轉移,加強了棉田的調節自控能力。七星瓢蟲、草蛉等為蚜蟲的天敵,當天敵總數與棉蚜數為1∶40時,基本可以控制其危害,天敵較少蚜蟲數量大時應及時開展化學防治。
棉花蚜蟲反反復復,怎么防?棉花蚜蟲的危害特點及防治方法!就介紹到這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