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春分”將至,各地陸續開始山藥備播播種工作。為科學指導山藥生產,農業農村部薯類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21年北方長山藥產區山藥生產技術意見。
北方產區又分為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華北(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區)、西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三大產區,主要種植長山藥品種。
播前準備
1.品種選擇。該區山藥主栽品種以地方特色山藥品種為主,推薦選用通過地方審(鑒、認)定的優質山藥品種和地理標志山藥品種。東北和西北產區需注意品種的抗寒性。
2.種薯處理。2月底至3月中旬,選擇無損傷、無病害、無霉變的健康種薯做種,晴朗天氣曬種10天以上,播前藥劑浸種晾干。
3.整地備播。選擇前茬未種植薯類作物且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砂質土壤地塊。冬前深翻土壤,曬垡凍融。根據土質及土壤肥力,播前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500公斤以上、45%硫酸鉀復合肥(N:P:K=15:15:15)50公斤左右作種肥。機械整地開溝,溝距0.5-0.8米,溝深1.0-1.5米。開好田間灌排溝系,做到里外溝系通暢、灌排溝系分開。西北產區宜選擇海拔1500米以下的區域種植。
精細播種
1.適期播種。耕作層地溫穩定在10℃時適墑播種。華北、西北產區一般4月上中旬播種,東北產區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
2.合理密植。不同品種、區域、地力條件山藥種植密度差異巨大,一般3000-11000株/畝,按照“肥沃土壤種植密度適當降低,貧瘠土壤種植密度適當提高”的原則科學密植。播種時開溝深度10厘米左右,等株距將種薯平放于溝內。播種后視情況覆蓋地膜,封緊壓實、保溫保墑。
加強田管
1.破膜放苗。出苗后及時揭掉地膜、清理叢生苗,每株只保留1個健壯主莖,發現缺苗要及時補種。
2.搭架引蔓。出苗后因地制宜選材搭架。可采用水泥立柱作架材,頂端用鋼絲牽引拉緊,懸掛攀爬網,上下固定。
3.中耕除草。選擇適宜的苗前封閉除草劑,播種后全田噴施。生長前期宜淺鋤,后期結合中耕松土除草。提倡覆蓋黑膜壓草。
4.合理灌溉。生長期適當灌溉,提倡微噴或滴灌。出苗期根據墑情澆一次齊苗水;膨大期視降雨情況補水;立秋前5-10天澆一次增重水;采收前15-20天停止澆水。伏雨季節應提前拓寬排水溝渠,雨后及時排水,防止塌溝。
科學施肥
按照“有機肥為主,有機無機配合,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合理補充”的原則,根據土質和養分狀況科學施肥。冬前結合耕翻施足基肥;甩蔓發棵期適當追施尿素;塊莖膨大初期每畝追施45%硫酸鉀復合肥20-40公斤,或結合水肥一體化設施,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3-5次;膨大后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3-5次。
防治病蟲
生長前期重點防控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及苗病等,中后期重點防控炭疽病、斑枯病、疫霉病、根腐病、線蟲病等病害,以及棉鈴蟲、斜紋夜蛾、薊馬、蚜蟲、金龜子等害蟲。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提倡使用脫毒種薯、零余子復壯種薯、異地繁育種薯等,要采用藥劑浸種、擴大行距等措施降低病毒病、線蟲病發生。應用殺蟲燈、性誘劑、食誘劑、色板誘殺、釋放天敵等綠色防控措施控制蟲害。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確定具體化學防治措施,注意藥劑輪換施用,杜絕超劑量用藥。
適期采收
根據市場需求,晴天采收,順次挖出。入庫保存的種薯,待初霜后植株葉片枯萎時開始采挖,采后及時晾曬1-2天,晾干表皮水分。
貯藏
選擇外形標準、顏色純正,外觀無病斑、蟲傷或機械損傷的種薯貯藏,切忌雨天、霜凍后入庫。冷庫地面鋪一層細沙或秸稈,將山藥首尾一致逐層擺放,堆高不超過1.5米。庫溫保持在3-5℃,相對濕度保持在60%-75%,適當通風換氣。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