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蟲害中十分難防治當屬二化螟,發生程度及抗藥性逐年加重,為害周期加長,通過幼蟲蛀食水稻,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或蟲傷株等癥狀,嚴重的田塊會被螟蟲吃得大片倒伏。
抗藥性上升
據二化螟抗藥性監測看,當前不同地區的二化螟對主要防治二化螟的殺蟲劑(阿維菌素、有機磷、氯蟲苯甲酰胺等)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江西、湖南、浙江等地處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抗藥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使用藥劑,包括盲目選藥、隨意加大用藥量、噴藥液量不足(無人機施藥、釣魚竿式施藥)、不注重輪換用藥等。當前阿維菌素是防治二化螟的主打藥劑,長期高劑量、多次使用,二化螟對其逐漸有了適應性,表現出抗性迅速上升,以致于若沒選好藥劑便出現失治現象。同時,存在部分農民不關注田間蟲害發生情況,既要選實惠藥,又不按照時間打,隨后還將防效差的責任歸于農藥不行。
世代重疊多
受栽培條件等因素影響,螟蟲孵化期拉得長,幼蟲齡期差異大,從2代螟蟲開始,2-4代世代重疊現象多,防治較為困難。
世代重疊多的原因:在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早稻、再生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雙季晚稻均有,水稻播種期長,生育期參差不齊,橋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輾轉為害;其次,越冬代蟲齡跨度大(不完全4代)、秸稈還田的深淺、稻田翻耕漚田時期均會影響二化螟化蛹、羽化時間,導致1代二化螟發育進度不整齊。
綜合防治對策
當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隨著二化螟對阿維菌素、有機磷、氯蟲苯甲酰胺等主流藥劑產生抗藥性,藥劑防治已進入缺乏高效對口藥劑的困境,而要研發一個新成分出來談何容易,所以面對抗性害蟲時應采取綜合防治,將農業防治、誘控措施、化學農藥等協調運用。
1、農業防治
①水稻規模化種植逐年增多,建議調整種植方式,宜成片成季種植,播種期前后相差不大,減少橋梁田、插花田,便于統防統治控制二化螟發生。
②深水滅蛹,稻田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10日前)進行耕漚治蛹,包括準備種植一季稻的田塊,耕后灌水浸泡一個星期,盡量超過10天。
③低茬收割、秸稈粉碎還田,采取此措施對水稻收割機有要求,需選用對秸稈有粉碎作用的收割機,而且會影響收割機的收獲速度,于收割機操作人員不利。
④在田埂種植有驅蟲誘蟲效果的植物,如香根草、芝麻、大豆等
2、誘控措施
誘控措施主要有燈光誘殺、性引誘技術,一般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會安裝振頻式殺蟲燈,成本較高;性引誘技術的適用性廣,成本低,可用于監測二化螟發生,合理使用也可降低二化螟基數。
3、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的前提是要加強田間觀察,應經常下田看田間枯鞘、枯心苗、白穗的情況,判斷田間基數多寡、蟲齡大小,以此為依據進行合理配藥。
為了高效防治二化螟,采取以下防治建議:
1、秧苗期打好送嫁藥。送嫁藥一般在移栽前7-10天左右用,秧田送嫁藥宜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虱螨脲等持效長、有殺卵防低齡幼蟲的藥劑。
2、抓準防治關鍵時期,科學合理混配藥劑。一般卵孵化后幼蟲對藥劑相對敏感,因此在卵孵化盛期是防治關鍵時期;或枯鞘率達3-5%時,出現枯鞘說明幼蟲鉆蛀為害,需用藥控制,可考慮少量枯心時防治。另外,考慮到蟲齡發育進程差異,要注意觀察蛾蜂發生情況,若有幾個蛾蜂,可按“壓前峰控后峰”策略防治。在蛾蜂次數多或基數大的田塊,建議間隔7天連打兩次藥,減輕后期防控壓力。
防治藥劑: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阿維·氟鈴脲、阿維·甲氧蟲、阿維+虱螨脲、三唑磷·毒死蜱、乙多·甲氧蟲等,有的甚至用阿維菌素+虱螨脲+有機磷的多元配方,以此提高殺卵作用。若是采取無人機飛防施藥,不宜選用有機磷類農藥。
3、注意事項:①早播早栽的稻田宜早防治,遲播遲栽的要晚防治。②將不同作用靶標農藥進行輪換使用及混配使用,避免抗性上升太快。③加強抗藥性管理,在高水平抗性地區不宜再用或少用此種藥劑。④添加高效助劑,如有機硅,能增強滲透、擴展能力,或凌空飛度,能增強作物吸收、傳導的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