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黑龍江省儲采購22年大豆3.81萬噸,采購庫點為訥河、嫩江、五大連池、北安、嫩江,成交3000噸,成交率7.86%,采購底價5350-5380元,成交5380元。
春節過后,終端補庫早于產區收購,短期比較集中,使得產區部分豆源挺價或漲價;而此時期貨市場繼續“走紅”,加上京糧、華糧、國儲、省儲等紛紛入市,收儲表現操之過急,與需求端相互爭食,使得豆農挺價惜售,制造了豆市“回暖”假象,令糧源壓力集中于某一時段。
當地收購市場還未全面恢復,貿易商向終端供應略顯壓力,提價只能提升豆農惜售挺價情緒,沒有實際意義。
國儲收購啟動后同樣門庭冷落,但價格暫時保持不變,質量要求國標三等及以上。2月3日,國儲陳豆拍賣僅投放5932噸,拍賣底價除嫩江庫上調30元/噸外,其余均為5300元/噸,均以底價全部成交。新豆出售壓力即將顯現,而陳豆有效供給增加,使得新豆壓力繼續升級。
除上述主體外,華糧、象嶼等企業也已入市,這種情形明顯襯托了豆市“回暖”的假象。而天氣“回暖”日益顯現,將影響豆制品消耗。
由于東北產區入市主體超前啟動收儲,有關部委“座談會”以及各類“產銷銜接會”,令許多經營主體認為政策導向明確,加上各類自媒體渲染需求快速回暖,豆農滋生挺價惜售情緒。而產區內超歷史同期的高價滯留豆源,自冰雪融化至春播前,不足3個月的豆源轉移期,即便各類收儲企業和貿易商全面啟動,估計市場壓力也空前巨大的。
銷區市場的消耗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樂觀,雖然復工復學達到常態化,但肉、蛋、禽和各類蔬菜供應充足、價格較低,居民及各類食堂和餐飲業對豆制品的需求,能保持非疫時期的常年均值就很不錯了。未來加工終端對豆源的選擇空間較大,近兩年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入食品市場,對國產豆的擠兌難以避免。俄羅斯、貝寧、烏克蘭、加拿大等豆源在內陸港口大肆兜售。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22/23年度大豆供需結余74萬噸。供應充足,大豆雖受糧庫、企業收購和政策支撐,但供需并不偏緊,難大漲。短期內預計大豆穩中堅挺為主!后續還能否漲多少還得看政策和糧庫的力度,以及下游需求恢復如何!(來源:農民之家,本文章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