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強度大、降雨范圍廣等因素影響,玉米南方銹病已在黃淮海夏玉米區見病540多萬畝,部分地區病田率超過50%,發病時間比大流行的2021年提前10—15天。
玉米南方銹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鞘,也可侵染苞葉和雄穗,影響作物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漿成熟,主要在玉米抽雄后的生育階段發生。發生嚴重時,全株干枯,植株早衰,重病田可造成玉米減產20%以上。
黃淮海地區,基本上都是玉米收獲后開始播種冬小麥。近年來,隨著秸稈還田的應用,很多種植戶疑慮,銹病嚴重的玉米秸稈還田對下茬小麥發生銹病的概率會不會加大啊?
首先,得了解小麥銹病和玉米銹病有啥區別和聯系。
小麥銹病分條銹病、葉銹病和稈銹病3種,是我國小麥上發生面積廣,危害重的一類病害。條銹病主要危害小麥。葉銹病一般只侵染小麥。稈銹病既危害小麥,也危害玉米。也就是說,玉米銹病菌也可導致小麥稈銹病的發生,但是機率很小。
一般說來,小麥發生銹病常見的有兩個階段,開始階段在播后1個月左右,第二個階段在次年的5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上、中旬。從小麥銹病發生情況來看,如果遇到5月份南風盛行時,銹病孢子隨南方氣流傳播到北方麥田,濕度適宜就易于發生,而并非本地玉米銹病孢子萌發所致。
銹病孢子的發生要有適宜的條件,一是溫度,二是濕度。玉米銹病產生夏孢子,隨病株殘留于土壤中,能耐零下16℃的低溫,但夏孢子的萌發溫度是在6-27℃范圍內,適宜溫度為9-18℃,高于22℃萌發減少,34℃以上不萌發。銹病孢子的萌發還需要一定的濕度,小麥播種后,雨水日數和降雨量對銹病發病程度大小有很大關系。
玉米銹病的病菌孢子是順氣流傳播的,當然銹病病菌是可以附著在定殘體上越冬的,在南方由于氣溫高,病菌以冬孢子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可是在北方冬孢子能否越冬,目前尚無定論(主流說法是南方銹病孢子在北方難以越冬),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
在小麥播后1個月,當降雨次數多,降雨量超過常年水平,加上溫度適宜,小麥銹病就有可能出現中度或偏重發生。而夏季和冬季則因溫度不適而不會發生小麥銹病。
所以對發生嚴重銹病的玉米田,通過秸稈還田之后,病菌在土壤中的數量會增加,但是只要我們做好銹病的預防工作,對麥種進行藥劑拌種,并注意做好一噴三防工作,銹病可得到很好防治效果,對小麥侵染的幾率就會很小。
綜合整理自:豐收樂、史老師講堂、農業農村部、種業商務網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