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冬小麥正處于返青期,有農民反映,自家麥苗色相(葉色和株形)出現異常。農業專家提示,色相異常原因主要是植物營養失調、病蟲害和逆境危害。那么,小麥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呢?該如何解決?
色相癥狀:葉色濃綠,葉尖下垂,形似“驢耳朵”,通常是小麥群體過大的細長徒長苗。灌漿后“頭重腳輕”,一遇到風天、雨天或灌水時,就可能發生點片或大面積倒伏,造成嚴重減產。
主要成因:氮的過量吸收造成植株徒長,莖葉很細弱。
管理措施:
1.與磷鉀肥配合施用,基肥宜選用低氮型三元復合肥;
2.嚴格掌控追氮量、灌水量和施肥期、灌水期;
3.注意適量、適期播種,防止小麥群體過大和麥苗過旺;
4.中耕斷根散墑,抑制麥苗旺長;
5.必要時適當噴施多效唑等生長抑制劑。
色相癥狀:麥苗老葉發黃,植株瘦弱,在田間屬于“三類苗”。
主要成因:土壤瘠薄,水肥不足。
管理措施:
1.增施有機肥培肥土壤;
2.合理施用氮肥,選用高氮型復合肥作基肥;
3.前期噴施2~3次0.5%的尿素溶液,或在抽穗后噴施2~3次1%~2%的尿素溶液。
色相癥狀:缺磷麥苗的老葉葉尖發焦,有時綠中帶紫,分蘗減少。
主要成因:土壤缺磷或磷肥不足使葉片花青素累積,分蘗力下降。
管理措施:
1.施基肥時適當增施磷肥和有機肥;
2.前期或抽穗后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色相癥狀:缺鉀小麥的植株矮小,老葉發黃,有褐斑;或葉尖焦枯,但其他葉片仍為綠色。
主要成因:缺鉀使小麥生理調節功能下降,容易倒伏和發生病蟲害。
管理措施:
1.適當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實行秸稈還田;
2.中后期噴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色相癥狀:缺硫小麥新葉黃化,失綠均勻,癥狀與缺氮相似,但不發生在老葉。
主要成因:硫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和含硫蛋白質的生成。隨著氮磷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機肥和過磷酸鈣等含硫化肥用量的減少,在遠離城鎮的多雨或砂土地區,小麥很可能出現缺硫。
管理措施:
1.增施有機肥,施用過磷酸鈣等含硫化肥;
2.對已經缺硫的麥田可每畝施1~2公斤硫磺粉或5~10公斤石膏粉;
3.噴施1%的硫酸銨或硫酸鉀溶液及其他含硫葉面肥。
色相癥狀:缺錳小麥早期葉片出現灰白色浸潤斑,或新葉脈間褪綠黃化,隨后出現與葉脈平行的長短不一褐斑,稱為褐線萎黃癥。
主要成因:長期不施有機肥的田快、多雨地區的砂土和石灰性土壤,很容易缺錳;一次性施用石灰量過大、水旱輪作田在水改旱后也容易缺錳。
管理措施:
1.增施有機肥;
2.每畝施1~2公斤硫酸錳作基肥;
3.在苗期出現缺錳癥狀時,葉面噴施0.1%~0.2%硫酸錳溶液2~3次。
色相癥狀:
1.遭受凍害的麥苗葉尖枯黃,嚴重時分蘗節死亡。當氣溫突然降到0℃以下時,受凍麥苗有時會出現葉片發紅癥狀;
2.受旱麥苗生長受阻,葉片枯黃卷曲,土壤常出現干裂。干旱和凍害往往同時發生,在凍害發生時,灌不上水的點片地塊,麥苗更易受害。
主要成因:干旱和凍害破壞作物細胞結構和養分運輸功能,輕者尚可恢復正常,重者會導致植株死亡或絕收。
管理措施:
1.對旱害:選用耐旱品種;結合播前整地增施有機肥;冬前合理灌溉蓄墑;耙耮造墑和播后鎮壓引墑;中耕和用地膜、干草覆蓋保墑。
2.對凍害:提高播前整地質量和灌水質量,減少點片凍害;每畝撒施75~100公斤草木灰;關注天氣預報,必要時覆草防凍。
癥狀成因: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南方麥區,特別是水旱輪作的稻茬麥和雨水過多或田塊低洼處。由于土壤漬澇缺氧,會使葉片變成暗紅色,嚴重時造成爛根死苗。
管理措施:
1.要播前清挖“三溝”(廂溝、腰溝、圍溝溝),降低地下水位;
2.追施少量化肥,促進幼苗早發。
色相癥狀:當土壤含鹽量在0.3%以上時,就會阻礙作物正常生長,造成植株細小和缺株斷壟,甚至大面積至死亡;有的因高濃度鹽堿而誘導缺磷,出現紫紅色小老苗。
主要成因:鹽堿地土壤的滲透壓過高,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甚至出現“燒苗”現象。鹽堿化還導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料養分的有效性降低。
管理措施:
1.挖溝降低地下水位;
2.選育耐鹽小麥品種;
3.用淡水洗鹽,客土(好土)壓鹽;
4.平整土地,合理耕翻,防止高處聚鹽;
5.適期播種,堅持“春遲、秋早、夏巧”的原則,以躲開土壤積鹽時節;
6.增施有機肥、磷肥,種植耐鹽綠肥;
7.注意中微量元素缺乏和噴施葉面肥。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