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明是延津縣司寨鄉平陵村農民,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流轉經營土地1000多畝。
“今年俺種的玉米畝產達到980公斤,又創了個新紀錄。”12月8日,張文明自豪地說。
近年來,延津縣和省農科院開展了院縣共建活動,張文明的農田是活動基地之一。在省農科院專家和縣農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他選用了高產優質玉米品種,提高玉米種植密度,降低氮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后期采用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方式,實現了抗倒伏的目標,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糧食想高產,離開農業科技可不行。”張文明感慨,過去種田不講科學,這樣高的產量想也不敢想,一畝能收個四五百公斤就不錯了。
記者從延津縣農業局了解到,2015年全縣糧食生產總面積141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95萬畝,平均單產達到536.2公斤,玉米種植面積46萬畝,平均單產達到646.7公斤,連續多年實現穩產增產。
延津縣農業局局長李占先介紹,近年來全縣不斷加大農技推廣力度,構建了縣、鄉、村三級農技服務網絡,依托全縣12個區域農業技術服務站,開展零距離技術指導服務,建立起科技人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長效機制,有效解決了糧食生產中的技術棚架問題。
記者看到,各區域站配備了農技服務車,農民將技術指導需求反饋到區域站,農技服務車不到半小時就會趕到現場,解決他們生產中的疑難問題。
新的信息化手段也讓農民有了更多接觸農業科技的途徑,延津縣構建了電話、電視、電腦“三電合一”的農業技術咨詢服務平臺,農民隨時隨地就能找到專家進行咨詢。
“延津是典型的農業大縣,正在打造‘中國麥’品牌,必須進一步凸顯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延津縣副縣長羅鵬說。
今后,延津將繼續加大農技推廣力度,讓優質高產良種普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小麥“氮肥后移、精量播種”配套技術,玉米“增密晚收、分次施肥”配套技術等實用增產技術到田到戶,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