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輩輩依靠人工收獲大蔥的歷史,正在被改寫。
11月18日下午,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青蔥莊園示范園里,一臺大蔥收獲機沿著蔥溝“突突突”向前推進,原本深扎土壤之中的一棵棵章丘大蔥開始松動、出土,然后排成一列有序地平躺在地表之上。
4CX-1型大蔥收獲機正在示范園里作業
當天,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山東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蔥姜蒜、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論壇暨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田間日活動在章丘區舉行。
據現場主持人介紹,這臺4CX-1型大蔥收獲機,是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下屬的山東雙佳農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它專門用來收獲章丘大蔥,工作效率為每小時3~5畝。其優點是,挖掘深,深達60厘米,適合收獲蔥白較長的大蔥(章丘大蔥蔥白就較長);側置收獲不傷蔥;開溝后挖掘,收獲阻力小;挖掘土回填,護蔥、易耕。
大蔥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種植范圍廣泛,經濟效益可觀。全國大蔥種植面積約為800萬畝,山東省是的大蔥種植基地,有120萬畝左右,產量一般為每畝25 0 0~5000公斤。
傳統的大蔥收獲是依靠人工來完成的。蔥農們深有體會,收獲大蔥是個體力活兒,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成本高。有部門就章丘大蔥收獲問題做過調查統計,每個勞力每天僅能收獲大約0.13畝,收獲成本高達每畝900元左右。再一個問題是,到了大蔥收獲季節,勞動力短缺,很難雇人,這與晚收、急收的現實需求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蔥農們都知道,大蔥晚幾天收獲能增產,而且蔥白長得結實、品質提升。當然,也不能收獲得太晚,如果太晚則因天氣轉冷,大蔥,甚至導致大蔥腐爛。需要趕在霜凍來臨之前,在短的時間完成大蔥的收獲,以達到收益。
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研發并使用高效的機械化收獲裝備。
近幾年,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青江介紹,大蔥收獲裝備,按動力分可為三類:牽引式、懸掛式、自走式。國內牽引式大蔥收獲機的原理是,拖拉機絞盤通過鋼絲繩牽引收蔥機,挖掘鏟深入蔥壟底部,內側設置限深裝置,操作員坐在收蔥機上掌握前進方向;國內懸掛式大蔥收獲機結構簡單,側置收獲不傷蔥,松土效果較好,大蔥粘連土壤松動充分;國內自走式大蔥聯合收獲機操作舒適、機械化程度高,開道轉彎方便靈活,可實現連續作業。
實際情況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各地大蔥收獲仍以人工為主,沒有大面積大范圍應用機械。
就收獲機械裝備本身而言,李青江認為其原因是挖掘式大蔥收獲機對土質適應性差,功能單一,降低勞動強度的效果不明顯;聯合收獲機夾持輸送過程存在傷蔥的問題,國產機械自動化程度不高。
在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尚書旗看來,除了機械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有其他的原因,一是土壤類型對機具作業性能影響較大,黏壤土的含水率較高,地膜或者雜草在機具上纏繞堆積,嚴重影響作業質量,甚至不能作業。二是我國各地大蔥種植模式不統一,缺乏統一種植標準,嚴重影響了機械化適用性。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李青江建議,針對不同大蔥品種、加工品質要求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機械收獲裝備研究。重點發展自走式聯合收獲機,一次完成挖掘、去土、無損輸送、打捆等作業;適時開展大蔥收獲機的自動駕駛、自動對行、自動裝箱等智能化研究。尚書旗建議,我國科研人員要加快從國外引進先進裝備并消化吸收的步伐,進而創新出適合國內不同區域的大蔥收獲機械。政府有關部門應給予資金支持,引導組織科研和生產企業針對生產發展中遇到的科研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進行攻關。比如,解決機械結構不合理、故障率高等技術。
作為多年從事蔬菜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的專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陳運起認為,要積極探索適合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種植模式,實現良機、良種、良法配套。制定農機與農藝結合的農業生產標準,比如大蔥的行距標準,是加快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重大舉措。農業生產標準化是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發展的關鍵,只有農業生產標準化,才有利于農機與農藝結合。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