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菌核病病害危害葉片、葉鞘,導致作物出現大面積的病斑,農民朋友及時科學用藥控制病害的蔓延。
韭菜菌核病的癥狀,葉片受害多從葉緣開始,病部起初呈水浸狀,淡綠色,濕度大時長出少量白霉,后病斑顏色轉為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全葉腐爛枯死,植株基部霉層聚集,產生褐色至黑色菌核。
韭菜菌核病的發病規律,在土中或混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抗逆力很強,溫度18-22℃,有光照及足夠濕的條件下,借風雨傳播。菌核也可隨種苗或病殘體進行傳播蔓延。濕度是子囊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的限制因子,相對濕度高于85%子囊孢子方可萌發,也利于菌絲生長發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護地容易發生和流行。
韭菜菌核病的防治妙招,進行深翻,將菌核翻至10厘米以下,使菌核不能萌發。實行輪作,培菌無病苗,未發病的溫室或大棚忌用病區培育的幼苗,防止菌核隨育苗土傳播。覆蓋地膜栽培,抑制菌核萌發及子囊盤出土。加強管理,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田間雜草,注意通風排濕,有條件的可以采取滴灌、暗灌,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傳播蔓延。發現子囊盤出土,及時鏟除,集中消毀,切勿亂扔,以免傳播。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菌核劑可濕粉等針對性藥劑2-3次或更多,每隔7-15天1次,交替施用,著重噴植株基部及地際部;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韭菜菌核病的癥狀及防治妙招,加強韭菜作物間的管理,使得作物能夠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