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塊附在病殘體上或以分生孢子隨同病葉于田間越冬,翌年春遇適宜條件,菌絲塊上產出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到菜株的葉片上,萌發產生芽管,從氣孔侵入危害。隨后在發病部位產出分生孢子,在菜株生長期間不斷進行再侵染。
豇豆苗很少染病,至開花結莢期開始發病。病害多發生在老葉或成熟的葉片上,頂端嫩葉或上部葉片發病輕或不發病,因下部葉片內總糖量、淀粉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在葉片成熟老化后下降,抗病性減弱,因而易發病。病菌發育的溫度范圍是7~35℃,適溫度為30℃。因而田間高濕或高溫多雨是發病的重要條件,連作地或播種過晚的菜田發病重。春播豇豆比夏播豇豆發病重,其中尤以春播較晚的虹豆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如湘豇1號、2號等。注重清潔田園,收獲后及時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可減輕病害蔓延。 ②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5%寶大森800倍液,或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9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2%克霉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7天左右l次,連續防治2~3次。
癥狀:本病僅發生在葉片上。初在葉的兩面生赤色或紫褐色斑點,以后擴大為直徑1~2厘米的近圓形至多邊形淡褐色或深褐色斑,邊緣不明顯,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密生煤煙狀霉(尤以葉片背面顯著),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病勢嚴重時在一張葉片上許多病斑相連成片,使葉片早期枯死脫落,僅殘留頂端嫩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