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常見的一種病害,農民們應該嚴格重視起來。如果防治不當會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和品質影響。那么小麥赤霉病應該如何防治?
誤區一:重治輕防,見病用藥,錯過防治時期。
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應以預防為主,主動防御,同時用藥時期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著防效高低。眾多資料介紹赤霉病用藥時期為“抽穗期到揚花期”,如此長的用藥時期內,不同時間段用藥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有部分農戶選擇在孕穗期或是揚花末期用藥,更有甚者見到粉紅色霉層后再用藥,都沒有把握住防治時期,防效較低。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防治時期為小麥齊穗到揚花5%時。抽穗期遇連陰雨天氣,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雨隙多次噴藥防治;若使用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防治時期可提前到小麥抽穗初期。
誤區二:盲目選擇藥劑,忽略藥劑抗性及作用機理互補的問題。
目前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有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等。近幾年,農戶普遍反映多菌靈不靈了,其他藥劑效果也不好了,這不能排除部分藥劑質量存在問題,還應考慮抗性菌株的關系,同時還與農戶不注意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混配使用有密切關系。
噴施多菌靈等苯并咪唑類劑是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措施之一。時隔20年,苯并咪唑類劑抗性問題已經引起高度關注,在出現某些藥劑防效減低的區域,建議積極關注新品種,如戊唑醇·咪鮮胺混劑(贊米爾)、氰烯菌酯(勁護)、烯肟菌酯等。同時,要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正確混用,確保所使用藥劑具備內吸、保護鏟除的多重功效,阻止病害蔓延。
誤區三:畝用水量偏少,不利于藥效發揮。
通過走訪得知,部分麥區農戶使用常規噴霧器噴霧畝用水量多為15升,更少者僅為10升,如此少的用水量,會影響到藥效的正常發揮。為藥效,使用常規噴霧器畝用水量宜在45升-60升之間,或是加入藥效劑,如展透等。
誤區四:不能正確掌握用藥次數。
用藥次數沒有固定的標準,要綜合考慮菌源量、發病情況、藥劑防治效果等因素,對于往年發病重的地塊有必要進行兩次防治,同時注意雨后補噴,對于次用藥效果不好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在次用藥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藥劑,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菌的蔓延,減少損失。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防治不當會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和品質影響。近期調查發現農戶在防治赤霉病過程中仍存在諸多誤區。
誤區一:重治輕防,見病用藥,錯過防治時期。
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應以預防為主,主動防御,同時用藥時期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著防效高低。眾多資料介紹赤霉病用藥時期為“抽穗期到揚花期”,如此長的用藥時期內,不同時間段用藥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有部分農戶選擇在孕穗期或是揚花末期用藥,更有甚者見到粉紅色霉層后再用藥,都沒有把握住防治時期,防效較低。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防治時期為小麥齊穗到揚花5%時。抽穗期遇連陰雨天氣,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雨隙多次噴藥防治;若使用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防治時期可提前到小麥抽穗初期。
誤區二:盲目選擇藥劑,忽略藥劑抗性及作用機理互補的問題。
目前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有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等。近幾年,農戶普遍反映多菌靈不靈了,其他藥劑效果也不好了,這不能排除部分藥劑質量存在問題,還應考慮抗性菌株的關系,同時還與農戶不注意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混配使用有密切關系。
噴施多菌靈等苯并咪唑類劑是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措施之一。時隔20年,苯并咪唑類劑抗性問題已經引起高度關注,在出現某些藥劑防效減低的區域,建議積極關注新品種,如戊唑醇·咪鮮胺混劑(贊米爾)、氰烯菌酯(勁護)、烯肟菌酯等。同時,要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正確混用,確保所使用藥劑具備內吸、保護鏟除的多重功效,阻止病害蔓延。
誤區三:畝用水量偏少,不利于藥效發揮。
通過走訪得知,部分麥區農戶使用常規噴霧器噴霧畝用水量多為15升,更少者僅為10升,如此少的用水量,會影響到藥效的正常發揮。為藥效,使用常規噴霧器畝用水量宜在45升-60升之間,或是加入藥效劑,如展透等。
誤區四:不能正確掌握用藥次數。
用藥次數沒有固定的標準,要綜合考慮菌源量、發病情況、藥劑防治效果等因素,對于往年發病重的地塊有必要進行兩次防治,同時注意雨后補噴,對于次用藥效果不好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在次用藥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藥劑,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菌的蔓延,減少損失。
小麥赤霉病又名紅頭瘴,爛麥頭,在各麥區都有發生,以長江中下游和東北春麥區發生重。該病主要危害小麥,不但影響小麥產量還引起小麥籽粒腐敗變質,該病病菌分泌的毒素還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減產1—2成,大流行年份減產5—6成,甚至絕收,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赤霉病主要為害穗部,但在小麥生長各個階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桿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一般揚花期侵染,灌漿期顯癥,成熟期成災。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穎片上出現水漬狀褐斑,后逐漸擴展到整個小穗,病小穗隨即枯黃,發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現粉紅色膠質霉層。
小麥赤霉病是有多種鐮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致病能力極強,分布范圍極廣。赤霉病菌在田間小麥或玉米秸稈等作物殘體上越夏、越冬,以菌絲體狀態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經氣流傳播至小麥穗部,從凋萎的花藥侵入小穗;小麥不同生育期對病菌侵入的難易有很大差異,揚花期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條件下,小麥抽穗揚花期間若遇3天以上連續陰雨,氣溫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將大流行。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關鍵是抓好抽穗楊花期的噴藥預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時期,若抽穗期遇到連陰雨,有流行可能時,噴藥時間寧早勿晚,在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次噴藥,間隔5—7天,第二次用藥。二是選用優質防治藥劑。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噴霧 。三是掌握好用法,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遇噴藥后下雨,則需雨后補噴。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溫馨提示:網站資料由網站用戶自行發布,請大家自辨真偽,回答只需提交一次,謝謝合作! | ||
昵稱: | ||
驗證碼: |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