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怎么種可以增產?怎么科學施肥?關于種玉米大家關心的三十個問題,注意啦,這是一篇適合長期收藏的文章!
1、種二代種子為什么會減產?
現代玉米生產利用雜種一代的雜種優勢得高產和抗逆性。雜種優勢是指兩個關系性狀不同的親本雜交產生的雜交種,其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適應性以及產量、品質等性狀超過其雙親的現象。
與雜種優勢相反的過程是所謂的近交衰退現象。由于近交衰退,雜種二代與一代相比較,生長勢、生活力、抗逆性和產量等都顯著下降。通常,雜種二代的產量比一代減產50%以上。
2、什么是轉基因品種?
轉基因品種是指由轉基因技術培育的玉米新品種。轉基因育種是按照預先設計的藍圖。借助于實驗室的操作技術,將某種生物的特定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中去,使后者定向地獲得新的遺傳性狀。
轉基因品種在批準使用之前,還要通過國家對轉基因品種的性評價。我國至今還沒有批準轉基因玉米用于農業生產。
3、玉米田秋深耕的好處?
秋季深耕可改善玉米田土壤的理化性狀,加厚活土層,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墑能力及肥力,有利于根系生長,擴大養分、水分吸收范圍。
深耕還把藏于土壤中的害蟲及病菌翻到地表凍死或曬死,減輕病蟲害。
4、玉米秸稈還田時應掌握哪些技術?
(1)及時粉碎。玉米穗收獲時或收回秸稈要及時粉碎,粉碎長度不宜超過10厘米,避免秸稈過長造成土壤不實。
(2)增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從而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氮素的問題。應適量增施氮肥,以加快秸稈腐爛,使其盡快轉化有效養分。
(3)及時翻耕。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滅茬,并要進行深耕,耕深要求20~25厘米,通過耕翻、壓蓋,消除因秸稈還田造成的土壤孔隙過大的問題。
(4)足墑還田。土壤的水分狀況成為決定秸稈腐爛分解速度的重要因素,有條件的要及時灌溉。
(5)防治病蟲害。及時防治各種病蟲害,對玉米鉆心蟲、黑穗病發生嚴重的地塊,不要進行秸稈還田。有病的秸稈應燒毀或高溫堆腐后再還田。
5、什么是保護性耕作?
它是相對于傳統耕作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包括四項技術內容:
(1)改革鏵式犁翻耕土壤的傳統耕作方式,實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與表土耕作。深松既疏松深層土壤,基本上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滲率,增加土壤含水量。
(2)將30%以上的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時,用秸稈蓋土,根茬固土,保護土壤,減少風蝕、水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3)采用免耕播種,在有殘茬覆蓋的地表實現開溝、播種、施肥、施藥、覆土鎮壓等復式作業,簡化工序,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成本。
(4)改翻耕控制雜草為噴灑除草劑或機械表土作業控制雜草。
6、什么是玉米免耕技術?
指在適宜條件下,采取化學除草技術,田塊不經翻耕犁耙,直接在前茬地上開穴(溝)、施肥、播種的一種耕作和種植玉米的技術。
7、如何克服玉米茬整地難和整地質量差的問題?
玉米播前整地宜本著細碎、平整、保墑、高效的原則,適時進行整地作業,為播種保苗做好準備。
玉米收獲后直接整地應在土壤含水量適宜(10~20厘米土層的含水量在15%~20%)的情況下進行,用大型旋耕機處理一遍,如果不能達到要求狀態,可再用綜合整地機械(深松淺翻、重耙、平整一次完成)作業一次。
玉米收獲后不直接整地,如北方春玉米的春整地,根茬經過較長時間的降解、分化、降水等過程,含水量較低,在綜合考慮農時、天氣、土壤及種植計劃等因素的基礎上,于播前的適當時機用大型旋耕機進行整地。
如果用寬窄行種植法種植玉米,在玉米收獲后可不必處理根茬,只用旋耕機對寬行部分旋耕整平即可,這樣秋整地較容易,機械作業次數少,成本低,效果好。
具體做法是:將現行勻壟(65厘米)改成寬(90厘米)窄(40厘米)行種植,玉米大喇叭口期在90厘米寬行深松,收獲后對寬行進行旋耕。下一季只在旋耕過的寬行上播種玉米,若種植大豆則在寬行內和窄行內同時播種。
各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差異較大,應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8、提高密度為什么能增產?
玉米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構成的。
在一定范圍內,單位面積上種植密度增加,有效穗數相應增多,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但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條件,合理提高密度,穗粒數和粒重較穩定或下降幅度小。由于穗數增加而使總粒數顯著增加的補償效果大,終提高產量。
當前玉米生產中的突出問題是種植密度偏低,嚴重影響產量。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肥力高的地塊可適當密植,肥力低的地塊應適當稀值,以肥保密;水分充足可適當密植,水分不足應稀值,以水保密;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大穗型品種適當稀值;投入肥料充足可適當密植,肥料不足應當稀值。
9、如何因地因品種確定玉米種植行距?
玉米的行距種植方式是改善群體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調節途徑。實踐證明,在密度增大時,配置適當的種植方式,更能發揮密植的增產效果。
玉米行距配置方式因品種和地力水平而異。莖葉夾角小、葉片上沖,根系向縱深發展的耐密型品種,在肥力高的地塊上行距應窄些;高稈、葉片平展的品種,行距可寬些。
通常玉米種植方式有等行平播,寬窄行密植,壟作等。等行平播優點是植株分布均勻,能充分利用光能,生產更多的光合物質;寬窄行種植能夠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便于田間管理和操作;壟作有利于玉米早播和幼苗生長。在多雨的季節,壟作比平坐便于排水;干旱時,還可用壟溝灌水,有利于集中施肥。
10、玉米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要點是什么?
(1)抓全苗。覆膜種植須做到地面沒有雜草和根茬,表土細碎松軟,行距適中;可比露地適時足墑早播,等距穴播,淺播薄蓋,種肥錯開。
(2)覆好膜。應選用透光率高、增溫效果好、拉伸力強、抗撕裂、不易老化的低壓聚乙烯線性薄膜、覆膜質量直接影響出苗、保墑、增溫效果。要避免地膜被風損壞。
(3)施足肥料。地膜覆蓋給追施肥料造成困難,所以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滿足植株一生對養分的需求。
(4)選擇種子。要選擇生育期適當、葉片上沖及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
(5)合理密植。地膜覆蓋種植密度一般比露地種植增加20%~40%,具體應依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定。
(6)藥劑滅草。控制雜草是關鍵。覆膜前采用藥劑滅草,一般每畝用38%阿特拉律0.2~0.25千克加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對水60千克,于土壤干燥時均勻噴灑于床面后立即蓋膜。
(7)防治病蟲害。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治二代黏蟲和玉米螟。
(8)加強管理。對于膜內種植的玉米田,如果是先播種后覆膜,苗齊后要及時開孔放苗,防治高溫燒苗。放苗前先放風煉苗2~3天,然后按照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陰天突擊出,晴天避中午的原則放苗出膜,放苗后用土封嚴苗孔。
如果是先覆膜后播種,要及時檢查,發現有苗被壓在膜下時,要及時扶苗出膜,再封嚴苗孔。對于膜側種植的玉米田,要盡量靠近地膜播種。要充分利用膜側種植的優點,在玉米需肥關鍵時期追肥,充分發揮覆膜玉米增產效果。
11、如何實現玉米的高產高效節水灌溉?
(1)改變傳統的玉米灌水方法-地面灌溉。
20世紀80年代后期,推廣了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溝)灌、波涌灌、長畦分段灌等,節水效果有很大提高。
(2)噴灌和滴灌。
噴灌技術具有輸水效率高、地形適應性強和改善田間小氣候的特點,且能夠和噴藥、除草等農業技術措施相配合,節水、增產效果良好。對水資源不足、透水性強的地區尤為適用。
滴灌是利用滴頭或其他微水器將水源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勻度高,且能夠和施肥、施藥相結合,是目前節水效率的灌溉技術。
(3)應用其他節水灌溉技術。
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采用膜上灌溉。和一般灌水方法不同的是,膜上灌是由地膜輸水,并通過放苗孔入滲到玉米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層滲漏少。而且地膜能減少棵間蒸發,節水效果顯著。
在新疆和山東、江蘇等沒有灌溉條件的坡地可采用皿灌。皿灌是利用沒有上釉的陶土罐貯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于田面,通常用帶孔口的蓋子或塑料膜扎住,以防止罐中水分蒸發。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