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白絹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發布時間:2018/3/12 9:13:37 瀏覽次數:3243次 文章來源:魚腥草白絹病
魚腥草白絹病的發生及防治魚腥草,屬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莖、葉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即側耳根,地下莖匍匐生長,嫩莖葉及肥嫩的根莖涼拌或煮湯后味道鮮美,具有、消腫、化食順氣、鎮痛、止咳、驅風、健胃等功效,并能預防流感、、濕疹等多種疾病,是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魚腥草的需求量連年增加,單靠采集野生的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近年來,很多地方進行人工種植,并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魚腥草白絹病
魚腥草,屬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莖、葉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即側耳根,地下莖匍匐生長,嫩莖葉及肥嫩的根莖涼拌或煮湯后味道鮮美,具有、消腫、化食順氣、鎮痛、止咳、驅風、健胃等功效,并能預防流感、、濕疹等多種疾病,是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魚腥草的需求量連年增加,單靠采集野生的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近年來,很多地方進行人工種植,并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但由于連年種植,導致魚腥草白絹病發生嚴重,已經成為阻礙魚腥草生產的一大難題。
1、田間癥狀
多發生在作物生長后期,發病初期地上莖葉變黃,發病部位近地面根莖部,染病初期呈水漬狀或黃褐色壞死,以后迅速腐爛,病部表面產生大量絹絲狀白色菌絲,覆蓋病部,然后菌絲層變淺褐,褐色。以后在布滿菌絲的莖及附近土壤產生酷似油菜籽狀的菌核。菌核行程初期為白色球形小顆粒,直徑0.1-1mm,老熟后為黃褐色至褐色,直徑在1-2mm,在連續陰雨條件下,病株地表周圍也可見到明顯的白色菌絲和菌核。到后期,整個植株枯黃而死。
2、病原
屬半知菌亞門、小核菌屬齊整小核菌。菌核球形或不規則形,隆起或扁平,褐色至黑色,組織緊密,表面粗糙或光滑,表層細胞小,色深,內部細胞大,色淺或無色。菌絲大多無色或淺色。
3、發病規律
該病菌主要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內越冬。條件適宜菌核即萌發產生菌絲從根部侵入發病,發病后在病部產生大量菌絲沿地表或病組織向四周擴展蔓延。酸性土壤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暴晴、暴雨有利于此病流行。通常每年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可達到發病高峰期。酸性土壤或連作地塊發病較重。
4、發病條件
(1)、氣候,該病菌適溫度為25—350C,菌核發芽要求幾乎100%相對濕度,因此,此病為高溫高濕病害,高溫多雨天氣發病重,氣溫降低后,發病減少。
(2)、土壤過酸、過濕,沙質土由于通氣條件好,適于病菌生長,一般發病較重。
(3)、連作或感病作物用作輪作作物或作物生長過于茂密發病重。
(4)、免耕地比淺耕地病輕,因為免耕地菌核在土表,由于日曬雨淋,干濕交替菌核表層易遭破壞,有利于土壤微生物侵入和殺死菌核,而翻入淺土層菌核保存較好,次年再翻到土表,萌發引起發病。
5、防治技術
1)避免連作。重病地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可實行水旱輪作。
2)種苗消毒。選用0.1%硫酸銅容易,50%甲托500倍液或多菌靈液,浸種苗10分鐘后移栽。
3)合理施肥。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在田間增施硝酸鈣、硫酸鋅或噴施豐洽多保500-800倍液可減輕白絹病的發生。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5%井岡霉素水劑500倍液,或豐洽根保600-800噴淋或灌根,交替用藥防治2~3次,隔7~15天一次,噴勻淋透。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