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蘭花也叫山谷百合、風鈴草,鈴蘭花植株比價矮小,但是花朵清麗,每朵小花都仿佛是一個小鈴鐺,觀賞價值極高。那么,鈴蘭花怎么養殖呢?鈴蘭花又有哪些傳說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鈴蘭花的養殖方法:
生長環境
鈴蘭喜半蔭、濕潤、涼爽環境,耐寒冷,忌炎熱。只要有適當的陰涼條件,就會以散布根莖的方式迅速繁殖。遮蔭以及潮濕肥沃的土壤是栽好的重要條件,以含腐殖質及砂質土壤為理想,這類土壤既肥沃又疏水。近代工廠溫室商品生產,都采用無污染栽培,以提高花卉質量和產量,避免偏施氮肥過多,并少用銨態氮肥,值得注意和重視。
常在春、秋兩季切分根狀莖或萌芽切成段另行栽培,即分株繁殖。種植地以深耕肥沃為好。3~4年后換地再栽,或與其他花卉輪作。栽植株行距25~30厘米,每叢2~3個芽,覆土深5~6厘米。生長期應經常保持土壤疏松濕潤,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發酵的追肥。經10~15天后逐漸向光處,室溫升至20℃,底溫22℃,并增加澆水和追肥,經3周便可開花。促成栽培如不給低溫和黑暗,常不萌發或雖萌發而花葶與葉生長不整齊,有礙觀賞。
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后澆透水。春季萌發后,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時注意澆水,花莖抽出后停止施肥;花凋謝后及時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后,覆蓋腐葉、牛糞,保護根莖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選擇肥裝而碩大的根莖芽,每盆栽4~5個芽,需每年換盆一次。促成栽培:將低溫處理過的根莖栽植,整個栽培期間溫度維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個月可以開花。有褐斑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
2至3年進行一次分株繁殖;晚秋,俟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掘起根狀莖端的幼芽進行分株種植。大型幼芽分株后,翌春開花,小型者隔年后開花。鈴蘭地下根莖的頂端有花芽和葉芽,分株留4~6只芽,其中既有花芽也有葉,每段各帶4至6只芽,傷口涂抹一些草木灰或硫磺粉,穴內蓋土約5厘米。如育種或從遠地引種時,可用種子繁殖,秋天下種,翌春發芽。
管理鈴蘭要施足基肥。春季萌芽后,每隔7~10天澆稀釋的腐熟餅肥一次,當出現花梗、花謝及秋季后各施液肥一次。開花后宜及早剪掉莖枝,仰使養分集中供給根莖。露地在越冬時,可在地面蓋草或細土以防寒凍。
如果盆栽可在11月掘出有芽的根莖放在3℃~5℃下貯藏14~21天,然后取出栽在盆缽內,但不使它見光,溫度保持在12~14℃,待幼芽出土后才使它見光,此時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然后適當澆水和追肥。培育恰當的話,以后便可開花。如不事先給予低溫和黑暗處理,常使葉片生長參差不齊、花草不得萌發。
鈴蘭生性強健,管理粗放,若春季萌芽后經常施用腐熟的餅肥,則開花茂盛,花葶抽出后停止施肥,花謝后恢復施肥1~2次能促其根狀莖萌發新蘗。一般用分割根狀莖進行繁殖。于秋季將母株帶芽的根狀莖切段栽種,精心養護即成活。亦可將根基部生出的萌蘗割下來進行分栽,但繁殖率較低。
水肥管理
分株苗種植后要澆透水,冬季要用堆肥或草簾覆蓋上面以防寒。早春芽萌發后揭去覆蓋物,并景象鋤草松土。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周施1次稀薄餅肥水,花梗抽出后暫停施肥。花謝后如不觀果要及時剪去花枝,并施1次液肥,促使休眠芽的生長。露地種植的,入冬前還應施1次濃肥,這樣翌春就能生長旺盛。鈴蘭種植3年后需換地輪作。
鈴蘭花的傳說:
傳說一
在古老的蘇塞克斯的傳說中,勇士圣雷納德(St.Leonard)決心為民除害,在森林中與邪惡的巨龍拼殺,精疲力竭與毒龍同歸于盡。而他死后的土地上,長出了開白色小花猶如玉鈴的散播芬芳的鈴蘭。那塊冰冷土地上獨自綻放的鈴蘭就是圣雷歐納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血液和精魂。根據這個傳說,把鈴蘭花贈給親朋好友,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收花人。
傳說二
烏克蘭有個美麗的傳說,說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癡心等待遠征的愛人,思念的淚水滴落在林間草地,變成那芳馨四溢的鈴蘭。也有人說那是白雪公主斷了的珍珠項鏈灑落的珠子,還有人說那是7個小矮人的小小燈籠。
傳說三
還有一個傳說是一個叫“瑯得什”(俄文中鈴蘭的音)的少年,為了他的愛人“維絲娜”(俄文中春天的意思)離他而去而傷心欲絕,少年的淚水變成了白色的花朵,而少年破碎的心流出的鮮血變成了鈴蘭艷紅的漿果。鈴蘭是古時候北歐神話傳說中日出女神之花,是用來獻給日出女神的鮮花。鈴蘭也是北美印地安人的圣花。浪漫的法國人還有一個專門的“鈴蘭節”,在五月的“鈴蘭節”那天法國人互贈鈴蘭小花,象征吉祥和好運。
傳說四
鈴蘭是圣母瑪利亞哀悼基督的眼淚變成的,把鈴蘭稱為“OurLadysTears”即圣母之淚,很多人也譯為女人的眼淚。
以上就是關于鈴蘭花的養殖方法以及鈴蘭花的傳說的詳細介紹,看完本篇文章您一定對鈴蘭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本篇文章對您養殖鈴蘭花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