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但棉花枯萎病一直困擾著棉農朋友們。棉花枯萎病的發生導致棉花大量減產,還好現在有了防治的辦法。現在小編給大家講一講棉花枯萎病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1、棉花枯萎病癥狀
整個生長期均可危害。因生育階段和氣候條件不同,田間常表現不同的癥狀類型。
1.1黃色網紋型
病苗子葉或真葉葉脈局部或全部褪綠變黃,葉肉仍保持一定的綠色,使葉片呈黃色網紋狀,干枯脫落。
1.2黃化型
病株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局部或全部褪綠變黃,隨后逐漸變褐枯死或脫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現。
1.3紫紅型
葉片變紫紅色或呈紫紅色的斑塊,以后逐漸萎蔫、枯死、脫落,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現。
1.4凋萎型
葉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葉片全部或先從一邊自下而上萎蔫下垂,不久全株凋萎死亡。一般在氣候急劇變化,陰雨或灌水之后出現較多,是生長期常見的癥狀之一。
1.5矮縮型
病株表現節間縮短,植株矮化,頂葉常發生皺縮、畸形、一般并不枯死。矮縮型病株也是成株期常見的癥狀之一。
同一病株可表現一種癥狀類型,有時也可出現幾種癥狀類型,苗期黃色網紋型、黃化型及紫紅型的病株若不死亡都有可能成為皺縮型病株。無論那種癥狀類型,其病株根、莖維管束均變為黑褐色。
病株不同癥狀類型的出現,與環境條件有一定關系。一般在適宜發病條件下,特別是在溫室內做接種試驗,黃色網紋型的癥狀較多;在田間,氣溫較低時易出現紫紅型;而在氣溫急劇變化,如陰雨后迅速轉晴變暖或灌水后則容易出現黃化型和凋萎型的癥狀。田間枯萎病通常表現點片死苗和大量枯死,成株期以凋萎和矮縮型常見。
2、棉花枯萎病發病規律
據研究氣溫、地溫對長絨棉棉區棉花枯萎病發生、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氣溫對棉花枯萎病影響較小,地溫是影響棉花枯萎病發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和棉田日輻射量是影響地溫的主要因子。在火焰山以南,棉花枯萎病發生盛期較南北疆棉區早,6月是棉花枯萎病隱癥期,7-8月該病發病率回升,這與其他棉區不同。在火焰山以北,地溫超過30℃,棉花枯萎病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在適溫條件下,雨水多、分布均勻,則發病重,反之發病率較低;棉株不同生育階段對枯萎病的感病程度也有很大影響,棉花枯萎病的發病高峰期基本上處于現蕾期。初侵染病菌主要通過病株殘體、病株的種子以及糞便進行越冬,等來年進行播種或施肥進行傳播,還會隨著雨水、氣流、風侵染病株周圍的植株。
3、棉花枯萎病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屬系統侵染的維管束病害,至今尚缺乏有效藥劑,一旦發生,難于根除。必須采取以種植抗病品種和加強栽培管理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3.1保護無病區
目前我國無病區的面積仍然較大,因此應控制病區棉種向無病區引種。必須引種時,應消毒處理,種子經硫酸脫絨后,再在80%402抗菌劑55-60℃藥液中浸30min,或用有效成分0.3%多菌靈膠懸劑在常溫下浸泡毛種子14h。要建立無病留種田,選留無病棉種。
3.2抗病品種的應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比較有效
如中棉所24號、27號、35號、36號、豫棉19號、新陸早9號、10號等基本上都是抗病品種,對控制枯萎病的發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抗病品種應不斷提純復壯,同時與優良的栽培措施相結合,即良種良法配套,這樣才能使抗病性得到充分發揮。還應密切注意生理小種的分布、消長和變異及時為抗病育種提供依據。
3.3輪作倒茬
在重病田地采取玉米、小麥、大麥、高梁、油菜等與棉花輪作3-4年,對減輕病害有明顯作用,優良的土壤結構均可以減輕棉花枯萎病的發生。
3.4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播種
合理密植,及時定苗,拔除病苗。棉田增施底肥和磷鉀肥,在棉苗2-3片真葉時噴施1%尿素液有利于棉苗生長發育,提高抗枯萎病的能力。在棉花育苗移栽地區用無病土育苗可明顯減輕枯萎病的危害。在發病田里定苗、整枝時及時將有病植株,田外深埋或堆放集中焚燒,施用熱榨處理的棉餅和無菌土雜肥,均可減輕發病。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的關于棉花枯萎病的癥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對大家種植棉花防治棉花枯萎病有所幫助,祝大家種植棉花年年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