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是我國原產和特產蔬菜,是人們經常食用的重要蔬菜之一。白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霜霉病的發生導致白菜質量和產量都會下降,所以白菜霜霉病的防治刻不容緩。
1、白菜霜霉病主要癥狀
大白菜在生長的每個階段均會發生霜霉病,植株各部位均會受害,但以葉片受害為嚴重,其次是莖、花梗和種莢。幼苗期發病葉片背面出現白色霜霉狀物,正面無明顯癥狀,嚴重時葉片、幼莖變黃枯死。成株期一般先從外部葉片開始發病,初葉片正面出現淡綠色或黃綠色斑點,發病中期病斑逐漸擴大,色澤也轉為淡黃或淺褐色,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發病后期病斑變成黃色或黃褐色。進入包心期,若環境條件適宜,病情發展很快,病斑迅速增加,葉片自外向內逐漸變黃干枯,只剩一個葉球,有風吹或行人在地里走動時會起“白煙”。留種株莖部、花梗染病時病部肥腫彎曲畸形,俗稱“龍頭拐”,種莢受害時果實結籽少或不結籽。病部均會長出白色霜霉狀物。
2、白菜霜霉病病原菌
大白菜霜霉病病原為鞭毛菌亞門卵綱霜霉屬寄生霜霉[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侵染所致。
3、白菜霜霉病發病規律
3.1傳播方式
在北方霜霉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或菌絲在種株體內越冬。雨天或灌溉時通過水飛濺傳到植株上,萌發后生出芽管,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組織,引起初侵染。隨之發展成為菌絲,在細胞間隙擴散,引起寄主組織病變,從病變部位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通過氣流傳播,引起再次侵染,導致病害蔓延。種株體內越冬的菌絲體在翌年春天也可從內部長出孢囊梗和孢子囊,引起再次侵染。
3.2發病條件
霜霉病的發生與流行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但與溫濕度的關系為密切。溫度決定病害出現的遲早和發展速度。孢子囊的形成與萌發的適溫度為7-13℃,侵入寄主的適溫為16℃,菌絲生長發育的適溫度為20-24℃。因此當氣溫15-24℃,晝夜溫差大時有利于此病的發生流行。溫度20℃以上病斑發展快,特別是24-25℃的溫度下很容易產生黃褐色的病斑。
濕度決定病害發展的嚴重程度,只要田間處于高濕狀態,夜間經常結露,病情就會發展;多雨、大霧、重霧或田間積水,濕度大于95%時病害發生嚴重。
4、白菜霜霉病防治方法
針對大白菜霜霉病的發病規律和條件,在防治上應采取加強栽培管理為主,選栽抗病品種、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4.1選栽抗病品種和雜種一代
抗病毒病的品種一般都兼抗霜霉病,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選擇一些適合當地食用習慣又抗病的品種種植。還有一些雜種一代也表現高度抗病性,豐產性也較好,如豐抗90、豐抗70、北京新5號、北京106、青雜3號等。
4.2改進栽培管理技術
①合理輪作,適期播種由于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為減少菌源,應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的輪作。而且實踐證明,早播發病重,晚播發病輕,但包心不實,會影響產量。因此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適期播種。
②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播種前平整土地,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施足基肥,合理地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包心后加強澆水追肥,不可缺水、缺肥。
③及時清理園地間苗、定苗時及時病苗;拉秧后也要把病葉、病株、深埋或燒毀,以減少初侵染源;收獲后深翻土壤,減少病菌在田間的再次侵染。
4.3化學防治
播種前可用25%甲霜靈拌種,每5kg種子用藥40-60g或用種子質量0.4%的福美雙或百菌清拌種。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噴霧。蓮座期可用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6-8天噴1次,共噴3-4次。噴藥要仔細,特別是老葉背面也要噴到。噴藥后天氣干旱,可減少噴霧次數,如遇陰天或多露、多霧天氣多噴,雨后要補噴。
以上就是小編幾天給大家講解的白菜霜霉病的發生及防治,希望對大家種植白菜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白菜豐收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