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涉及到幾億農民,在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化肥價格決不能像其它工業品一樣翻倍地漲,而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政府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平抑化肥價格。
尿素在近一個月內漲幅達到了近400元/噸,正在大家憧憬著2008年化肥行情再現的時候,12月27日,發改委經貿司召開了促進化肥生產原料產需對接,保障2018年春耕化肥供應的專題協調會議,參會企業有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國內13家重點氮肥生產企業。
當筆者在朋友圈里發了這個信息后,有個種田大戶發來的評價是“政府還是人民的政府”,相信大家能讀懂這個評價的份量!
但化肥圈的人看過協調會的內容后,認為這個協調會不會給供求關系帶來什么實質性的改變,形式大于內容,果真如此嗎?
發改委新聞通稿中兩個方面的內容引起了筆者的關注:一是“為落實領導同志批示精神”;二是沒有流通企業參與。
正如筆者前期所分析的那樣,當前氮肥的硬約束為天然氣、環保和安監,價格再高,供應也無法增加,因此從表面上看,這個會議的實際意義確實不大。
但這個會議說明化肥的大幅漲價已經引起了政府高層的重視,而連我們都知道煤炭保供并不能增加氮肥產量,難道決策層不明白?領導布置的工作,難道開這么一個會議就能交差?
因此筆者大膽臆測:其它的保供措施需要協調,需要時間,但更多的調控政策肯定在路上。
這是一次沒有流通企業參加的保供會,說明調控到了點子上:增加淡儲并不能保供。
會議過后,尿素價格兩天跌幅達到了50元/噸以上,但筆者認為這種下跌是恐慌性的下跌,不是供應增加帶來的下跌,因此是上漲中的中繼,保供不能因此而放松。
很多行業人士質疑筆者,作為化肥行業一員,為什么老是希望化肥價格下跌呢?筆者的本意決不是希望化肥價格下跌,而是能保證基本的供應。
在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時候,農資人應該和農民共度難關,在保證基本利潤的情況下,不追求像鋼鐵、水泥行業一樣的暴利。
筆者之前曾提過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反周期互補問題,也就是說工業品漲得多的時候,農產品要基本穩定,而在工業品基本穩定的時候,農產品價格就應該漲。
事實上,前幾年,在煤炭和鋼鐵行業嚴重虧損的時候,政府托市農產品,化肥行業就享受著這種政策紅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產品有個補漲的過程,那時候才是化肥行業的春天。
筆者關注到,化肥行業,尤其是氮肥行業,經過去產能后,有效產能已經達到了供求平衡的邊緣:今年5、6月份價格較高的時候,行業的開工率也沒有達到70%,國家統計局月產量最高也只有550萬噸左右。
在出口大量減少的情況下,2017年只維持了一個緊平衡,如果再淘汰一批,那么中國真的需要依賴進口了?因此從長遠看,氮肥不僅要保當前的供,還要考慮如何保住國內尿素基本的產能。
欣慰的是本次通稿中再也沒有限價或告誡漲價的內容,而是保供,是疏不是堵,這是最市場化、也是最有效的調控措施,希望政策行之有效,不僅照顧農民的利益,也兼顧到化肥行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