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可以說是多災多難,播種時降水較多,清明前后又遇凍害,眼下病蟲害多發,2018年,小麥生產難上難!可是難歸難,咱們農民還是盼望一個豐收年。小麥躲過凍害的,接下來一定要防好病蟲害,后期好好管,照樣奪高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小麥后期的管理方法吧。
一、今年小麥生產的不利因素
1.晚播。受麥播前持續降水天氣和部分麥田積水影響,河南的小麥尤其是豫中南地區播種較常年晚10-20天,搶時播種又加晚播播量增大,造成不少麥田冬前生長不足,質量不高,苗情較弱,抗逆性普遍偏差。
2.早春高溫。今年2月下旬的平均氣溫較往年高2.2度,3月下旬的平均氣溫較往年高達5.5度,而4月上旬也是偏高(今年4月2日我省大部分地區氣溫達31度)。過高氣溫一方面使小麥生長迅速,出現徒長(今年大部分地塊小麥節間偏長),葉片幼嫩,莖稈壁薄,不但導致植株抗寒能力下降,而且增加了小麥后期病蟲害侵染流行、倒伏的危險。
3.倒春寒。繼4月初的高溫之后,4月5-6日的氣溫驟降,而此期我省小麥正處孕穗期,幼穗發育陸續進入藥隔分化-四分體形成階段,此時正值雌雄蕊發育、花藥形成,植株對低溫十分敏感。又加之前期高溫徒長,造成小麥葉片、穗部不同程度遭受凍害。
4.病蟲害流行。近幾年我省種植小麥主導品種普遍對赤霉病、葉銹病高感,對其他病害綜合抗性也較差,加之今年總體天氣對病蟲發生有利,3月多數地方降水量較常年多,田間濕度大,對紋枯病、條銹病等病害發生十分有利,4月份大部分地區偏多0-2成,北部偏少0-2成,全省平均氣溫偏低0-1℃,非常適宜小麥條銹病的擴展蔓延及赤霉病菌的侵染流行。據全國農技中心會同專家分析,2018年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其中,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條銹和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紋枯病總體偏重發生,穗期蚜蟲總體大發生,吸漿蟲總體偏輕發生,麥蜘蛛河南西部等地偏重發生。
二、今年小麥后期管理重點
1.合理肥水,及時補救凍害損失
當前,對于我省不同程度凍害的麥田,可積極采取以下補救辦法,把凍害造成的影響降至。
(1)追肥澆水。對受害重的麥田,特別是主莖穗有凍死的麥田,應及時追肥、澆水,可以促進小分蘗成穗,以彌補成穗數的不足,同時提高穗粒重,減少凍害損失。每畝可追施尿素6-10公斤。
(2)葉面噴肥或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受害后噴灑1%~2%的尿素溶液,或促進生長的植株生長調節劑,促進新生分蘗生長。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等,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
2.一噴三防,防病防倒防早衰
小麥開花到成熟階段是粒重形成的關鍵時間,但也是多種病蟲盛發、重發、疊發期,根據前述2018年小麥生長和病蟲害流行特點,以為重點,將適宜的環保高效型殺菌劑、殺蟲劑、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氫鉀等混合,采用高效的施藥器械及適宜的助劑和穩定劑進行一噴三防,促進保粒增重,實現優質高產。
(1)嚴控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旦發病,效果甚微,因此一定要以提前預防為主。當前正是赤霉病預防的關鍵時期,除了科學的水肥管理及清溝理熵,還要及時噴施對應的藥劑預防。以“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為原則,在小麥揚花初期,優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每畝可用12.5%烯唑醇40克兌水噴霧),如噴藥后24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噴1次,注意輪換用藥。劑型上應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赤霉病菌已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必須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制劑。另外,在預防小麥赤霉病的同時,科學混配防控藥劑,兼顧做好條銹病、白粉病、吸漿蟲、蚜蟲等重大病蟲害防控。
(2)防倒伏。
今年小麥受到晚播及春季冷害的影響,抗逆性較差,且整體播種密度較常年大,部分群體偏大,后期有倒伏的隱患。在小麥后期的管理中,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根據天氣合理進行田間管理,尤其要避免在有大風的天氣前澆水,必要時可以施用壯豐安或多效唑粉劑等植物調節劑,防止倒伏的發生。
3.適期收獲,高產優質
小麥收獲的時期是蠟熟末期,此時收獲小麥千粒重和產量為。收獲過早或過晚,均會導致千粒重和產量降低。熟末期收獲產量,其植株表現為莖稈全部變黃,葉片枯黃,莖稈尚有彈性,籽粒內部呈蠟質狀,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光澤,用力能被手指甲切斷。
據調查,小麥完熟期收獲的比蠟熟末期收獲的千粒重一般降低2.4克,每畝減產小麥13~15公斤;如若遇暴風雨、冰雹侵襲,產量損失會更嚴重。另外,收獲后晾曬烘干,避免麥粒受水分過高或濕度過大影響,致使病菌再次繁殖、產生毒素。以上就是關于小麥后期管理的詳細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