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辛辣爽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大蒜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大蒜紫斑病和白腐病是非常常見的病害,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大蒜紫斑病及白腐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大蒜紫斑病基本概況
大蒜,學名AlliμmsativumL.是的兼有藥效的蔬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鱗莖入藥。具止痢、止咳、健胃、殺菌、驅蟲之功效。南、北各省均有栽植。
大蒜紫斑病基本癥狀
大田生長期為害葉和薹,貯藏期為害鱗莖。南方苗高10—15cm開始發病,生育后期為害***甚;北方主要在生長后期發病。田間發病多始于葉尖或花梗中部,幾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點,中央微紫色,擴大后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濕度大時,病部產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輪紋,易從病部折斷。貯藏期染病的鱗莖頸部變為深黃色或紅褐色軟腐狀。
大蒜紫斑病病因原理
Alternariaporri(E11iott)Cifed.稱香蔥鏈格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大蒜紫斑病發病條件
冬季溫暖地區病菌在蔥蒜作物上輾轉傳播為害;寒冷地區則以菌絲體附著在寄主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出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病菌從氣孔和傷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潛育期1-4天。分生孢子在高濕條件下形成。孢子萌發和侵入需具露珠或雨水。發病適溫25-27℃,低于12℃不發病。一般溫暖、多雨或多濕的夏季發病重。
大蒜紫斑病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寄主抗病力。
(2)實行2年以上輪作。
(3)選用無病種子,必要時種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小時,浸后及時洗凈。鱗莖可用40-45℃溫水浸1.5小時消毒。
(4)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均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噴灑2%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30mg/kg也有效。
(5)適時收獲,低溫貯藏,防止病害在貯藏期繼續蔓延。收后適當晾曬至鱗莖外部干燥后入窖,窖溫控制在0℃,相對濕度65%以下。
大蒜白腐病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鱗莖。初染病時外葉葉尖呈條狀或葉尖向下變黃,后擴展到葉鞘及內葉,植株生長衰弱,整株變黃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見鱗莖表皮產生水漬狀病斑,長有大量白色菌絲層,病部呈白色腐爛,菌絲層中生出大小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莖基變軟,鱗莖變黑腐爛。田間成團枯死,形成一個個病窩,地下部多從接近須根部分開始發病,病部先呈濕潤狀,后逐漸向上擴展產生大量白色菌絲。
大蒜白腐病病原形態特征
病原菌為白腐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在寄主上長有大量白色菌絲,菌核生在病組織內部或表面,菌核球形至扁球形,內部淺紅白色,外部黑色;菌絲在培養基上生長適溫20℃,低于5℃,尚可生長,高于30℃則不生長,10-20℃易形成菌核。
大蒜白腐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處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直接從根部或近地面處侵入,引起蔥、蒜、韭菜等百合科蔬菜發病,病部又產生菌絲,菌絲糾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組織緊密的小菌核。該菌喜低溫高濕,在高溫季節濕度不大條件下擴展緩慢;當氣溫低于20℃濕度大持續時間長易流行。生產上早春生長瘦弱的蒜田易發病,進入雨季后病勢擴展迅速。
大蒜白腐病防治方法
(1)在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應與非蔥蒜類作物實行3-4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初侵染源。
(2)發現病株及時挖除,***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進行。
(3)播種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給蒜種包粉衣后再播種。
(4)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強蒜株抗病力。
(5)藥劑防治于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灌淋根莖。貯藏期也可用上述殺菌劑噴灑,其中以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效果好。此外,也可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以上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有關大蒜紫斑病及白腐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對大家種植大蒜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種植的大蒜都能遠離紫斑病和白腐病的侵襲,茁壯成長,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