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發生低溫冷害,主要是受水溫影響大,因為水稻生育前期是營養生長期,氣溫高水溫隨著也可提高,氣溫降低水層尚有調溫的作用。所以井水灌溉地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井水水溫以避免低溫冷害的發生。
井水綜合增溫技術包括曬水池曬水、寬淺式渠道、延長水路、出水口疊水、散水板、曬水池回水、晝灌近夜灌遠、渠道覆膜、水白龍增溫等技術。
一、曬水池增溫
曬水池是井灌區進水增溫的比較有效措施,曬水池一晝夜可使井水水溫升高9℃,由井口的5℃升至14℃,所以要求一井一池一片地或多井一池,曬水池面積占本田面積的2%以上,形狀以長方形為宜,池底與地面相平,水深0.5-0.8米,太深增溫效果不好,太淺蓄水量又太少。
當氣溫18℃,井口水溫5℃時,曬水池表層15厘米水溫可達13℃,50厘米平均水溫9℃。井水出水口設散水板、小白龍噴水增溫;曬水池池內設隔水墻,交錯排列,使池水迂回增溫;池內設疊水增溫等措施提高水溫。
二、渠道增溫
建設寬淺式灌水渠,多接受太陽輻射,利于淺水增溫;延長水路,使水在渠道中增溫,當氣溫30℃時,渠道每延長100米則水溫可提高1-1.5℃,在水渠上覆膜提高水溫,坡度過大時增設疊水減緩流速增溫,清理渠內雜草增加水溫。
三、加寬墊高本田進水口中,滾水增溫入田
將進水口加寬、墊高,使水流寬淺滾流田間,增加陽光照射提高水溫,每經過7-10天更換進水口,防止進水口處水稻貪青。
四、采用提高水溫的灌溉技術
全面實施淺濕灌溉技術,晝灌近、夜灌遠。水稻插秧后灌溉水溫16℃以上,減數分裂期水溫℃以上,抽穗灌漿期水溫22℃以上。
五、取表層水灌溉
水稻灌溉時無論曬水池,還是灌水渠表層水溫都比深層水溫高,所以要取表層水灌溉,以提高灌溉水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