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的病蟲害,讓農民擔心收成,所以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
在破口前2~3天,每畝用40%富士1號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50~75公斤噴霧,7~10天后根據天氣情況再噴藥一次。當水稻植株紋枯病叢病率達到15%左右時,要立即用5%的井岡霉素粉劑100-150克對水40公斤噴霧。此外,每畝地用“新高脂膜”乳劑300克,兌水230-250千克,間隔7-14天,共噴2-3次,對水稻的紋枯病有良好的防效。
白葉枯病
可用20%的葉青雙每畝100克或新植霉素1000萬單位加水35公斤噴霧。
稻黑色菌核稈腐病
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小球雙曲孢和卷喙雙曲孢。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后擴大至整個葉鞘,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后期的莖基部腐爛,植株青枯,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時附著在秧苗基部,以菌絲從傷口或葉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為弱寄生菌,喜高溫高濕,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飛虱多的田塊病害更重,常造成復合侵染。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防病,輔以適時噴藥。
稻白葉枯病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黃單胞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或水孔侵入稻體,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稻矮縮病
稻苗上的一種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腸孤病毒組的稻矮縮病毒。病毒呈粒體球狀。傳毒介體有黑尾葉蟬、電光葉蟬和大斑黑尾葉蟬等,循回期14至20天。病害可在蟲體內增殖,并經卵傳到子代,該病毒寄生范圍廣,病株矮縮,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蘗增多,葉色時暗綠,葉片僵硬,葉鞘上有黃白色與葉脈平行的繼續的條點,偶有散生的。分蘗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縮,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發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防治傳毒介體昆蟲是防病的關鍵。
以上便是常見的水稻病蟲害的及防治方法,要想水稻能夠有效地制止病蟲害,讓其健康的成長,有養分的成長,就要多了解一些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