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銹病,通常是在作物的葉片上或者是花梗上出現橢圓至紡錘形、向上隆起的小瘡皰,在其中部表現為桔色,四周是黃白色,且有光澤。到大蔥銹病的后期縱裂,四周的表皮向上翻起,散出鐵銹色粉末夏孢子。在大蔥銹病的不停的發展中,和這些病害斑點相鄰的部位產生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病斑。病斑隆起后向縱向破裂,散出呈現紫褐色的冬孢子。嚴重病害的植株的葉片以及花梗,呈現出麥稈色有干枯現象。
一、科學合理實行輪作換茬制度。在相同的塊地里,不適宜連續多年栽培大蔥,通常應該一年換一次。若是缺少輪作條件,也需要在出現大蔥銹病之后,不能再繼續栽培。
二、在移栽之前需要施用足夠的基肥。平均每畝大蔥田可以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3000千克左右、四十五的氮磷鉀復合肥約25千克,并且在翻熟耙勻之后,再去移栽大蔥,在移栽之后應不失時機的噴施新高脂膜,驅除病蟲害,避免出現水分蒸發,與此同時需要縮短緩苗期。
三、增強蔥株的抗病能力。在大蔥銹病容易發病的春、秋季易發病,平均每畝應該施用碳酸氫銨15千克到20千克,以此來促使大蔥正常生長,有效的抵抗病害。
四、不失時機的施用藥劑進行防治。通常可以選用二十五的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添加新高脂膜500倍液,使用噴霧器噴細霧或者是使用多菌靈與三唑酮的復配劑添加新高脂膜500倍液。在首次用藥之后,每間隔7到10天需要再去一次。在大蔥銹病的時候,無論是使用哪一種都應該加入新高脂膜,這樣可以增強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