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一種非綠色有機體,它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而且能把廢棄的木質纖維轉化為有用物質,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那么食用菌對環境條件有什么要求?食用菌該如何栽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食用菌對環境條件要求以及栽培技術,一起看看吧!
食用菌對環境條件有什么要求?
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水分、空氣、光線、酸堿度等因素。
1、營養: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種類型。
①腐生類型:分解枯草枯木獲取營養,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類型:必須在活的樹木上生長,如松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類型:如蜜環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長,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長。
營養物質主要是:碳原:纖維、木質素、淀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 原:來源于蛋白質、氨基酸、尿素、氨、硝酸鹽等。
無機鹽:其中以磷、鉀、鎂元素重要。
2、溫度:食用菌一生對溫度分三個階段要求:
①菌絲體生長階段,絕大多數的食用菌菌絲體生長范圍是5-33℃,適溫為20-25℃,一般菌絲體不耐高溫,但草菇在40度生長良好。
②子實體分化階段:一般比菌絲體低一些。
分為低溫型:溫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中溫型:溫度20-24度,如雞腿菇、銀耳等,多在春秋出菇。高溫型:溫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溫平菇多在夏季生產。
③子實體發育階段:比菌絲體要高些,但比分化階段要低些。
3、水分:培養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過程中,空氣濕度也很關鍵。
培養料含水量一般為60%左右,空氣濕度一般為85-95%。
4、空氣:食用菌屬好氣性真菌,一定要滿足通氣條件。
5、光線:一般都在遮光條件下栽培,發菌需黑暗條件,子實體發育需散射光,否則出現畸型菇。
6、酸堿度:(PH值)
絕大多數食用菌喜酸性環境,菌絲生長PH值適為5-5.5,大于8則受到影響。由于殺菌和料易酸化的關系,配料時,培養基應略高于菌絲需要值。
四、食用菌生產的基本設備
食用菌生產包括制種和栽培。制種設備較多,由簡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現代化生產,有一個發展過程;栽培需場所和菇房,也有一個規模和規程,都需要逐步投資和發展。
1、殺菌鍋:有高壓殺菌鍋和常壓殺菌灶兩種。高壓殺菌在1.1公斤/厘米2壓力下殺菌30分鐘,可殺死斜面試管中的雜菌;在1.5公斤/厘米2壓力下殺菌1小時,可殺死蘑菇瓶中棉子殼、木屑等培養料中雜菌。有條件可購置手提式醫用消毒鍋,一次可消毒50-60支試管或10只蘑菇瓶。常壓殺菌灶:是用磚塊水泥制成,蒸鍋上放消毒物,只需把水燒開并保持6-8小時;停火后再燜1-2小時;一般做為生產種消毒使用。
目前簡易消毒有采用蒸籠間隙消毒,把水燒開并保持1-1.5小時,停火降溫30分鐘,再用大火燒開并保持1-1.5小時,消毒即可完成。微波爐消毒可用中檔高、檔,開10分鐘時間消毒就可完成,也可采取間隙消毒法。
2、接種箱:一切菌種轉接、分離、擴繁都需在接種箱中進行;要求封閉嚴密,便于操作。一般簡易接種箱高50厘米,寬47厘米,長82厘米;在長的一側上方安裝一塊30×32厘米玻璃,以便觀察,下方留兩個直徑為14厘米的洞口,洞口上裝33厘米長的布袖套,袖口用松緊帶扎牢。箱內裝燈,有條件再裝一支紫外線燈。現在大面積生產上常采用開放式接種,這就需要購置一臺接種器,在無菌風區域內接種。
3、恒溫箱:有專制的,也有土制地,土制的木箱可用雙層板,內填木屑保溫,箱內裝幾種規格燈泡,進行調節。現在也有用烘箱進行改制,一般保溫效果也很好。
4、培養室:要求干燥、清潔、通風、有散射光,菌種入室前要消毒,室內應備有多層培養架,也需加溫爐,鐵皮管導出室外,以便排氣。夏季要有風扇,便于降溫。
5、制種用具
天平: 500克的普通天平 量杯: 用來計量水的體積有500、1000毫升兩種
試管:一般采用20×200毫米規格
小漏斗: 菌種瓶: 菌種袋:耐高溫的聚內烯薄膜, 酒精燈: 接種刀、鏟、針、鑷子、棉花、紗布等。
6、消毒藥劑:甲醛:用于空間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需2毫升
高錳酸鉀:配成0.1%溶液,用于材料表面消毒,也可5克高錳酸鉀加10毫升甲醛混合熏蒸消毒。
新潔爾滅、漂白粉、多菌靈、石灰等都是常備消毒物品。
7、菇棚建設:
菇棚的建設,基本要求能遮陽,保持棚內三分陽,七分陰,只能散射光,不能直射陽光;其次能通風換氣,有出氣孔,同是能保溫保濕,便于操作管理和采收。主要形式有:
1、塑料小地棚:拱園形塑料小地棚一般寬1.0-1.5米,應根據菇床寬度來定。棚架用細竹竿或毛竹片,相互間距為0.3-0.6米,其上覆蓋薄膜,小地棚有很好的增溫保濕作用,是室外簡易菇棚的一種。
2、半地坑式大棚:半地坑式大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設計的較為適用的大棚,主要結構和特點是:⑴東西或南北走向都可以,一般長50米,寬6米,中間兩肋用竹竿撐起,上用竹或竹片弓成弧形。⑵四周用土垛墻,棚內地面下挖30公分左右,四周圍墻高50公分左右,中間起脊棚高2米左右。⑶用鐵絲加固骨架,上蓋農膜,四周用土壓實,上蓋稻草遮陰。這種棚造價低廉,保溫保濕,散射光均勻,通風性能良好,操作也方便。
3、日光溫室:這是一種利用日光作為能源的溫室,其保溫性能好,一般比外界高10℃以上,且溫差變幅也不大,它的后墻有土墻或雙層磚砌成,前面由支柱、橫梁等構成,棚面復蓋薄膜和草簾,后墻要留通風口。
此外還有鋼架大棚,栽培面積大、增溫快,但必需要加層遮陽網,冬季還要覆蓋草簾,才能保溫。
五、食用菌生產基本技術
(一)三級菌種的培育
用于生產的菌種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母種(一級試管種)的培養擴凡——原種(二級廣口瓶種)的生產——栽培種(三級菌袋種)的生產。
1、母種的培養:從孢子分離或組織分離得到的純菌種,在生產上叫母種。培養母種時,應根據不同食用菌菌絲所必須的生長條件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進行擴大培養。⑴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⑵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培養基)。
配制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稱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鐘左右;用紗布過滬去渣,在汁液中加20克瓊脂和25克白糖,加熱溶化,再補足水分至1000毫升,煮沸后趁熱分裝試管。后經高壓消毒,成斜面培養基,接種培養,成母種。
2、原種和栽培種的生產:將試管中培養好的母種分割成4-6塊,移接到棉籽殼、木屑或糞草等廣口瓶培養基中,經過恒溫培養得到的菌種叫原種。把原種轉接到同一培養基上進行擴大培育,用于生產上的菌種為栽培種。一般一支母種試管接5瓶原種,一瓶原種接成10袋生產種。原種和栽培種在培養期間,要掌握溫度、濕度,還要經常檢查,注意透氣,防止陽光直射,防止雜菌污染。
原種麥粒培養基:麥粒1000克
石膏 2克 碳酸鈣 5克 水 1500毫升
先把小麥粒浸3-5小時,加熱煮沸15分鐘,麥粒發亮不爛,過滬晾干,拌石膏碳酸鈣。
熟料栽培種培養基:棉子殼 50%
木屑 30% 麩皮 18% 石膏 1% 糖 1%
(二)四季育菇的季節安排
要根據不同菇類品種對溫度的要求,結合本地氣候狀況,選擇安排制種期、播種期,以求得出菇期,獲得更高產量。
根據不同食用菌在子實體分化階段對溫度的反映,可將它們分為三大類型。
1、低溫型:子 實體分化溫度24℃以下,溫度在20℃以下,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針菇、猴頭菇等。一般都在9月制生產種,10月份播種,秋、冬、春三季生產、出菇。
2、中溫型:子實體分化高溫度在28℃以下,適溫度在22-24℃,如木耳、銀耳、雞腿菇(中溫偏低)等。一般在8月中旬制種,9月中下旬播種,秋季生產出菇,也可春季生產。
3、高溫型:子實體分化高溫度在30℃以上,適溫度在24℃以上,以草菇為代表,大肥菇(高溫蘑菇),鮑魚菇(高溫平菇、臺灣平菇)。
一般在5-6月制生產種,7-9月生產出菇。
(三)培養料的調制原則
培養料的配方是指在制作培養基時采用主要原料和輔料的種類及其數量的配比,要根據不同菇種要求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而定。一個較合理、科學的配方必須具備營養性、透氣性、持水性三個條件來決定,只有這樣才能使菌種發菌快,菌絲旺盛,產量高,品質好。
⑴營養性:食用菌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需要大量的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和生長素,在一般情況下,碳源的吸收利用率為25%,碳源不足,菌絲容易早衰。氮源不足菌絲生長弱、且又緩慢、氮源過量,菌絲過旺、不利積累代謝產物。一般食用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碳氮比以20:1左右為好;在子實體發育階段以40:1左右為好。調節補充碳源輔料主要是糖分,補充氮源的輔料主要是麩皮、豆餅、米糠、二銨、尿素。
⑵透氣性:若在配方中加入質地細密、透氣性差的原料多,菌絲體在生長階段就會積累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會抑制生長,甚至死亡,透氣性好的培養基,菌絲旺盛、子實體壯實。
⑶持水性:保持水分較好的原料,能夠充分滿足菌絲及子實體對水分的需求和營養成分的吸收,減少噴水和保持培養料內的營養成份。否則出現菌絲體或子實體因沒有及時補充水源而干枯,停止生長發育。持水性能較好的培養基原料有麥秸、玉米等。作物秸桿的營養與棉子殼相比,沒有棉子殼好,所以要盡量配置復合培養基(幾種秸桿混合配制)盡量不使用單一秸稈,以防止營養缺乏或者單一。豆秸、玉米心混合豐富、透氣好,但持水性差;豆秸營養豐富,處理好透氣性差,持水性好;麥秸、稻草營養一般,但透氣性好,持水性差,木屑富含碳素,持水性好,透氣性差,在配制時,既要充分利用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又要考慮幾種原料,采取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組合配比,這樣配制出的混合培養基具有營養豐富、透氣性強、持水性好,能夠充分滿足菌絲體的子實體生長發育。
(四)食用菌栽培方法
栽培方法很多,不同品種也有所不同,在原有的畦栽、袋栽基礎上,近幾年有許多新突破,如園田化栽培、保護地栽培、立體栽培、地下栽培、覆土栽培、反季節栽培等等,應當指出,采用這些技術時,都是有利有弊,必須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這里介紹一些比較先進的栽培方法。
⑴平菇床畦覆土蓋草法:既有復土出菇的優點,又克服菇根沾泥的缺點,方法是在大棚內設床畦,寬1米左右,深30厘米,將坑底泥土挖松,鋪一層肥泥,將成熟菌袋從中間切開成二節,脫去筒膜,豎立排放在畦內,覆土層不能厚,澆足水,然后蓋膜發菌,當見到土面爬滿菌絲后覆一層長15-25厘米的稻麥秸(預泡石灰水)覆草厚度以明顯看不見復土層為宜,然后再復蓋薄膜,發菌,要注意通風換氣,過幾天后就有大量原基發生。
⑵單排式泥面菌墻復土法。要預先準備好復土和抹墻泥材料,以河泥塘泥為好,菜園土次之,土中加4-5%菜并浸出液,0.5-1%磷肥,0.2%尿素,0.1%-0.2%磷酸二氫鉀,1-3%石灰粉,加水適量,調和成營養稀泥備用。大棚內按間距80-100厘米筑土埂或砌墻腳(高15-25厘米)將脫袋菌棒依次平排在土埂上,淋一次追肥液(4-5%的菜并浸出液,加0.4¥-0.6%尿素)蓋一層營養稀泥,如此堆放7-10層,高90-110厘米,然后用泥板收漿,將墻面抹平,待墻面稍干后,次日再抹營養稀泥,菌墻頂部用泥土做成蓄水池,經常灌水,讓其自然滲透,以保持濕潤。
⑶袋式復土栽培:將發好菌的菌袋脫去薄膜后直接進行棚、畦床復土栽培。選擇排水良好、土地肥活的地塊,挖深10-20厘米,寬100-150厘米,長度不限的畦床,畦床南北向,周圍挖好排水溝,床底要求平整,撒上少量石灰消毒,然后將脫袋后的菌棒橫放縱向排列于畦床上,菌棒間隙3-5厘米,用肥土或發酵料填滿,再于菌棒表面復3-5厘米厚的粗細混合土(或菜園土)覆土材料使用前用1-2%石灰水消毒,復土后蓋薄膜和草簾,避免陽光直射,然后按出菇狀況進行管理。
⑷窄壟穴播栽培。例如平菇生產,按床寬一米,料厚10厘米,然后用木板將上層料分開,做成窄壟,使整個床面呈波浪狀。波峰相距30厘米,用木板壓實,然后用穴播法播種,穴距10厘米×10厘米,并在表面撒一層菌種,撒一層料,用木板拍平,上面蓋一層用2%石灰水調濕的碎稻草,加蓋薄膜發菌,進行常規管理。
⑸室內床式栽培:一般蘑菇、平菇等都能在室內、大棚內設架使用。床架要牢固,一般床寬1米,4-5個層次,上、下層距離50厘米,有散射光照到床面,床面鋪塑料薄膜,使用前用5%石灰水噴灑四壁和地面,如播種蘑菇時,先墊鋪培養料,厚薄一致,料面平整,厚度一般15厘米,為了發揮菌種優勢,一般都采用穴播,穴距為8×10厘米,穴深3-4厘米,一般750毫升的蘑菇瓶菌種可播種0.27-0.33平方米面積。方法是:用手指挖穴,將菌種置于穴中,蓋一層培養料,輕壓,使菌種和料貼緊,播后用薄膜覆蓋保濕,暗光發菌。
(五)食用菌生產減少染菌污染的措施
發展食用菌生產控制雜菌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雜菌就是指在培養基上生長的、非特定培養的食用菌之外的一切抑制或防礙食用菌正常生長的微生物,統稱為雜菌。一般減少雜菌污染主要措施:
1、成團、結塊的培養料要打碎、培養料要先發酵或石灰水處理。
2、母種、原種培養棉塞不能吸濕污染,松緊要適中,過松易進雜菌。
3、高壓殺菌要注意要壓力、溫度、時間關系。要掌握好二次排氣,母種試管殺菌不低于半小時,原種不少于1小時。常壓殺菌達計時溫度后不少于10小時。
4、接種時一定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不能減少程序,盡可能減少污染源。
5、培養室要通風干燥、及時消毒。
6、防止雜菌污染應貫徹預防為主,藥劑為輔的方針,才能減少污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質,食用者的和健康。
7、常見的雜菌:高溫季節常見鏈孢霉(紅色面包霉),綠色木霉,初期為白色,后變綠色,根霉初為白色,后變灰白色到黑色;青霉菌絲呈掃帚狀,還有曲霉、毛霉和鬼傘類雜菌。防止的根本辦法在于每個環節嚴格操作,發病后及時發現,采取措施,防止擴散傳播為害,
六、平菇的栽培與管理
平菇是側耳屬,一群可供食用的種或品種的泛稱,目前品種很多,習性基相似,學會平菇栽培,再種其它的菇就很容易了。
1、基本習性:①、溫度范圍廣,菌絲體雖要求20-28℃,但子實體則分高、中、低、廣溫六種類型,可依生產需要選擇品種。②、較高濕度培養料含水量60-70%;子實體空氣濕度85-95%。③屬好氣性菌類在通風不良時,子實體柄長、蓋薄,呈畸形菇。④、喜偏酸環境,培養料PH為5.8-6.2。⑤、對光照要求是,菌絲宜暗,但子實體宜散射光,光強色暗,光弱色白。⑥、屬木腐菌,先利用淀粉,后分解纖維,木質末。
2、栽培方法
①有條件的采用熟料、發酵料,一般播種生料栽培。采取棉子殼85%,玉米粉15%,一般用多菌靈0.3%消毒,拌料時還可加0.5%的食鹽,無殘毒,還能促進生長發育,料水比為1:1.3,加過磷酸鈣。
②二銨、尿素等都需成溶液,才能拌和均勻。生料需堆悶一天,隔日裝袋播種,菌種量是料的10%,三層菌二層料,接種后接著打眼通氣發菌。
③管理:a.菌絲生產階段:力爭20-25天,完成菌絲生長,溫度22-24度,三天萌動,6天深穿透,15天發菌三分之一以上,要注意清理雜菌污染和通風透氣,要翻袋檢查。
b.出菇階段:一般采取墻式栽培,為了早出菇,出好菇,要注意增加晝夜溫差,白天閉簾,夜晚通風,溫差6-8℃,出菇階段不超過20℃,屬變溫性菇類。要注意散射光;若發現老皮,應抓動破除,重新菌絲扭結出菇。
現蕾后,不能迎頭噴水,只能地面墻面噴水,或者空中噴霧,要注意及時采菇,采菇后可注射營養液和補充水份,注意消毒衛生,約半個月后再出二潮菇,也可進行復土栽培,能增產30%以上。
以上就是食用菌對環境條件要求以及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