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生育期短,適宜范圍廣,是我省居民重要的健康食品資源,也是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的常規糧食作物。為抓好蕎麥生產,充分發揮蕎麥穩糧增收優勢,現提出2021年蕎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選擇良種
根據各地生態條件和生產水平,科學選用優質品種,避免未經試驗示范的跨區引種。甜蕎宜選擇適宜制米的優質高產品種,如紅山蕎麥、晉蕎麥3號、榆蕎2號、晉蕎麥7號、晉蕎麥8號等品種;苦蕎宜選擇適于苦蕎茶加工的品種,如九江苦蕎、晉蕎(苦)2號、黑豐1號、西農系列等品種。
二、選地整地
蕎麥比較好的茬口是豆類、馬鈴薯、甘薯等。蕎麥種植田要深耕細耙,精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平整,土松、草凈,上虛下實。畝施有機肥500~750公斤做基肥,畝施磷酸二銨5~7公斤或尿素5~7公斤做種肥。
三、適期播種
北部冷涼地區苦蕎多在5月中、下旬播種,甜蕎6月中旬(夏至前)播種。夏播區苦蕎于6月中、下旬播種,甜蕎于7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深度3~5厘米,條播。畝播種量苦蕎1.0~1.5公斤,甜蕎2.5~3公斤,播后及時鎮壓。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種,并適時間苗、定苗,畝留苗5萬~6萬株。
四、田間管理
(一)防旱防澇:播后遇干旱及時鎮壓,土坷垃要整碎,壓實土壤,減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層上虛下實,以利發芽出苗。降水較多時,及時排水;地表板結時,宜輕耙破土,以不損傷幼苗為度;光照較強時,根系附近濕潤即可不澆水、反之澆水。
(二)中耕除草:在第4片真葉出現后中耕,鏟除雜草,間苗,去掉弱苗。
(三)防控病蟲:注意立枯病、輪紋病、地下害蟲等病蟲害防治。防治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應綜合采取清潔田間、輪作倒茬、藥劑防治等措施。提倡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
五、適時收獲
一般大田植株有70%籽粒呈現品種固有色澤時,即為收獲期。此時應及時收獲,同時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如遇大風或霜凍,未到收獲期,也應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