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農藥企業對較有亮點的產品一哄而上、盲目擴張似乎已成為一種通病。如我國主流藥劑吡蟲啉、阿維菌素、草甘膦、乙草胺呈現嚴重供大于求狀況均是企業追求效益化盲目投資上馬所致。
產能過剩導致低價競爭,這仍是打擊農藥企業效益增長的主要原因。從需求來看,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可耕作面積的縮小和高效低毒低用量藥劑推廣面積的進一步加大,農藥的使用量不增反降。相關權威機構也表示,未來5年,我國農業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后,化學農藥使用量將減少20%。
化解產能過剩無疑將以企業為主體,眼下隨著《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市場優勝劣汰帶來的“倒逼”效應,且新一屆政府對經濟下滑保持了一定的“容忍度”,企業也迎來了轉型的良好機遇,企業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執行力,無疑將決定著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進程。
有專家表示,我國經濟走到今天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轉型不成功,經濟不會進步,甚至會倒退,轉型期必須要創新,用創新作為驅動。企業沒有投資渠道和項目,但是錢必須要運轉起來,所以只能搞重復型建設,而且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差,仿制非常容易,再加上仿制的成本很低,看到一個項目賺錢就一哄而上,今天是賺錢了,可是明天就會賠錢。
不少企業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增長的放緩是發展的必然結果,國家經濟面臨轉型,企業也要轉型。在經濟快速發展上升的時期,企業轉型失誤還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在現階段,特別是在經濟疲軟的環境下,決策的對錯,對于企業生死攸關。
有遠見的企業家,在做好自己的企業、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天之余,總是善于發現危機中的機會,及時推演危機過后的圖景,在冬天里完成春天的布局。這樣,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已經遙遙領先。
有一種觀點認為,可以通過“輸出戰略”來化解過剩產能。所謂輸出戰略,就是把過剩產能向有需求的海外市場轉移。國際化經營是中國農藥企業推進專業化管理和經營進程中應該采取的重要戰略取向。目前,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經營依然處在起步階段:一是國際化是一個自然的漸進過程,農藥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要充分醞釀,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在以資本國際化促進產業國際化方面,中國企業還缺乏經驗。三是文化方面的差異須引起重視。
未來,我國農藥企業國際化經營有以下幾個具體方向:一是以自主品牌“走出去”為核心,建設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形象;二是采取合作新建或并購等方式,建立海外加工配送和工廠,探索建立生產基地,進行資源掌控;三是實施資本國際化戰略,與海外金融機構建立籌資、融資渠道,推進跨國并購、境外上市,為跨國資本運作建立有效平臺;四是探索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引進人才和技術,實現研發業務的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