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從正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來喜訊:我院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1月8日上午,從正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傳來喜訊:我院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鄧啟云研究員作為該項目主要完成人前往北京領獎并受到、、等黨和的親切接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向鄧啟云頒獎。
據悉,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2017年度共有271個項和9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勵不分等級,嚴格按照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標準評審、授獎,每年獎勵數量不超過3個,主要授予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團隊協作為基礎,依托一定的科研平臺,圍繞一個學科、領域或某個研究方向,進行長期合作研究與開發,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并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認的科研群體。
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作為2017年度3個創新團隊之一,取得了如下成果和成就:
一是該團隊組建早,人才隊伍層高。該團隊依托1995年組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22年的建設,團隊已形成以袁隆平、鄧啟云、鄧華鳳為學術帶頭人,涵蓋雜交水稻基礎、種質發掘與創新、新品種培育及應用配套技術研發等研究方向的創新群體。團隊現有8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層次專家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首席專家1人、“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2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專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擁有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創新團隊2個、省級創新團隊3個。
二是取得了系列的科技成果。1995年以來,該團隊育成審(鑒)定不育系24個,審定雜交水稻品種69個,獲超級稻認定品種11個,獲植物新品種權48項,發明專利26項,制訂國家技術標準1項;先后獲國家科技獎勵10項,包括首屆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部省級獎51項;出版著作20部,發表論文800余篇。
三是創新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理論與技術體系,提出了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創立了超級雜交稻“高冠層、矮穗層”理想株型模式。提出了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與株型改良相結合的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育成的系列超級稻品種,實現了畝產1000公斤的中國育種目標,并創造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1088.0公斤、百畝雙季稻平均畝產1537.8公斤等多項世界記錄,了國際超級稻育種的方向。培育的一批突破性骨干親本和主導品種大面積推廣,其中,Y兩優1號是迄今為止國內先后通過了長江上游、長江中下游和華南等南方秈稻全部3大生態區國家審定的廣適性超級雜交中稻品種,被評為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產品”,2010年來連續7年被農業部確認為長江中下游稻區主導推廣品種。
四是為我國和世界糧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該團隊培育通過審定以及利用團隊創制的親本配組選育的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面積超過8億畝(其中團隊培育品種推廣3.5億畝),按照每畝平均增產稻谷25公斤估算,共增產糧食200億公斤,增加經濟效益540億元以上。團隊先后與糧農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等9家國際組織及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擔了多項雜交水稻援外項目和國際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共74期,為3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養了逾4000名雜交水稻技術人員,為實施我國“雜交水稻外交”和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做出了貢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